“外貿服裝”風光不再
- 本報濟南1月7日訊“真假難辨、假冒偽劣盛行把‘外貿服裝’的牌子給砸了!”記者近日在采訪中,聽到不少消費者這樣說。曾經紅火一時的“外貿服裝”,如今因為假貨盛行,已失去了往日的風采。
記者近日專程逛了濟南幾條商業街,只找到四五家仍打著“出口轉內銷”牌子的服裝店。山師東路一家七八平方米的店里,老板稱自己的服裝是“正宗的出口轉內銷貨”。店里一件藍色的“阿迪達斯”毛衣45元,一條“Levis”牛仔褲標價僅100元。這些衣服的做工十分粗糙,褲腰處掛的標簽上全是英文,卻找不到“madeinchina(中國制造)”字樣。
在文化西路一家服裝店里,一條“Lee”牌牛仔褲標價120元。老板信誓旦旦地說這絕對是“原單貨”,可褲子上掛的六七個中英文標簽里,一個標著中文“產地:突尼斯”,另一個是“madeinchina”。
記者從省外貿廳貿發處了解到,在服裝對外加工貿易中,因質量瑕疵或延期交貨被外商拒收造成的“出口轉內銷”的商品數量很少。該處負責人告訴記者:“出口商品要內銷必須補稅,需省外貿廳審批,但從我們掌握的情況看,目前尚無提出內銷申請的企業。”
一位曾在青島開過好幾年服裝店的老板告訴記者,“出口轉內銷服裝”是國內服裝廠家為國外廠商加工服裝,完成訂單后剩余的貨品,及因瑕疵產生的退貨。由于這些服裝依照國外質量標準及版式設計,曾被視為質量過硬、款式時尚的代名詞,銷售很好。但是,這部分貨源極少,便有批發商追著原生產廠家,按版型再做“追單貨”。這些貨雖然不是原版面料,做工也不如原版要求嚴格,但樣子差不多。隨著這些所謂“內銷貨”越來越受歡迎,不少小服裝廠干脆做起了粗制濫造的“仿單貨”。這些貨雖然貼著假冒的洋標簽,但質量跟正品沒法比,消費者不再買賬也是自然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