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裝成外貿最具活力品種
- 記者近日從汕頭海關獲悉,服裝現已成為我市重要出口商品之一,年出口值占全市外貿出口總值的近2成。去年前11個月,我市共出口服裝及衣著附件5.7億美元,成為汕頭出口產品最具活力的品種之一,拉動我市的外貿出口增長了8個百分點。
“去年初,歐美取消紡織品配額后,國內各類企業的出口能力得到了較大釋放,尤其是原來無法領到配額或配額遠遠不足的外商投資企業和私營企業,出口增幅明顯擴大。”一位業內人士分析說,去年以來成衣價格上漲、外商投資企業和私營企業出口快速增長以及對歐盟出口激增等是推動我市服裝出口大幅上漲的三大因素。受原材料、勞動力成本上漲等因素的影響,去年的服裝出口成本普遍上揚,我市的服裝出口價格也同樣提高。海關部門的統計價格指數顯示,去年以來汕頭的服裝出口平均價格比去年同期上漲了8.5%。
記者在采訪中也了解到,盡管近年來我市的服裝出口企業增多,但企業兩極分化嚴重,出口值達1000美萬元以上規模的企業數量僅占該行業企業總數的1%左右。企業出口規模小,制約了該行業向更高的層次發展,在競爭激烈的國際市場中極易受到沖擊。
“汕頭目前的服裝出口行業發展不快主要是成品價格過于低廉,缺乏自主品牌。像現在出口的服裝價格大部分都低于5美元/件(套)!”談到服裝業的出口現狀,不少業內人士都憂心忡忡地說,在技術和市場上均受制于人,使得出口企業利潤微薄,同時經不起國際貿易風波的沖擊。如去年初歐美等國家取消了配額限制,促進了包括我市在內的服裝出口大幅增長,但去年下半年以來,歐美又連續對中國出口的服裝設限,特別是多個紡織服裝品種遭到美國“清關”,給許多企業造成了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