勁霸.柒牌.七匹狼服裝暗戰
- 從泉州驅車約半小時,到達晉江境內。收費站旁,赫然立著一塊牌子,上書“中國休閑服裝名城”八個大字,這可不是晉江人自己封的,榮譽是中國紡織工業協會和中國服裝協會共同給的。
進入晉江,兩旁赫然立有眩目的大廣告牌。左邊是柒牌新推出的休閑女裝廣告,整個畫面一片艷紅,右邊,是七匹狼為皇馬亞洲行而剛創作的新形象宣傳廣告,綠茵場的翠綠加上皇馬的七劍客,視覺沖擊力極強。
再往前行,仿佛參加一場服裝的盛宴。前方,港士龍。左上方,卡賓。右邊,哈德利。再前方,與狼共舞,勁霸,利朗……為此作注腳的是,這些品牌的廣告開始頻繁出現在中央一、三、五套節目上,晉江休閑服開始了一場繼運動鞋之后的造牌運動。
實際上,在大辦鄉鎮企業的同時,晉江憑借僑資多、僑胞港澳同胞多和信息靈等優勢,與外商簽定“三來一補”合同,承接服裝來料加工,來樣加工,來件裝置。同時又利用進口剩余布料,仿制港澳、國外流行服裝,擺設“故衣攤”,上市銷售。由于采用進口布料、款式新穎,價格便宜,晉江石獅成了全國聞名的服裝市場。作為中國東南沿海最著名的服裝鞋帽及其原輔材料集散地之一,晉江石獅素有“鋪天蓋地萬式裝,有街無處不經商”的美譽。全市擁有5000家服裝及配套行業企業,以服裝服飾為主的注冊商標近2000個,涌現出“金犀寶”、“哈德利”、“七匹狼”、“富貴鳥”、“勁霸”、“拼牌”等一批全國知名品牌、馳名商標。石獅服裝名城已形成從面料到成衣的“一條龍”專業化大服裝生產格局,年產服裝7000多萬件(套),產值近百億元,服裝產業無可爭辯地成為晉江石獅經濟發展的最主要支撐。
和晉江2000多家制鞋企業聚集于小小的陳埭鎮不同,晉江地區的服裝企業,一開始發展的態勢似乎就有些隨意和分散——英林鎮和金井鎮的服裝企業則相對比較集中。這種看似分散的格局,卻使得英林的柒牌和勁霸,金井的七匹狼和石獅市的金犀寶,在晉江整個服裝企業嘗試突圍的過程中,有著一種微妙的競合關系。當然這種競合的發展,離不開晉江整個服裝企業的大氣候。“個別突破與整體突圍,不應該成為一個悖論。這需要一個整體良好運作的過程。”當地一業內人士告訴記者。
與國內其他地方一樣,“定單經濟”造就了生產基地,但晉江事實上失去了全國性的服裝生產基地的地位。眼下,晉江服裝業停滯不前。晉江一帶的企業很多是幾十個人、幾百個人的廠;而在浙江的寧波、溫州一帶,都是上千人、幾千人的廠,人家在搞規模經濟。檔次上不去,規模也上不去,這種差距越拉越大,晉江服裝業的弱勢已經很明顯。
而關鍵的原因在于:企業主把企業當家業,小進則滿,習慣憑老經驗調整發展步伐;雖知道企業需要人才,卻不懂尊重和不敢放手使用引進的人才;多數無法突破家族式管理,企業檔次得不到提升。石獅市紡織服裝同業公會會長蔡東升先生一針見血地指出:石獅得改革開放之先,紡織服裝業如異軍突起,迅速發展成為聞名全國的“服裝城”,但石獅紡織服裝企業規模偏小,家族式企業多,名牌產品少,如今已是“盛名之下其實難符了”!
在這種情況下,晉江企業卻上演一場非理性的廣告、價格的窩里斗大戰。一場治病式的手術不得不開始,2002年5月27日,泉州市紡織服裝商會正式揭牌成立,七匹狼、染牌、九牧王、勁霸、利郎、哈德利、金犀寶等323家企業誓師列陣。這標志著多年來呈分散狀態各自發展的晉江服裝企業,終于握手為拳合力出擊。經濟生態的危機帶來的自然是一場急風暴雨式的區域性的拯救風潮,“泉州大板塊”南泥灣開荒式的改革運動開始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