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保之后 紡企出口可能面臨反傾銷危機
- 一條高檔牛仔褲交到國外采購商手中時大約也只要六七美元,更多中低檔紡織品遠遠低于這個價錢,中國紡織品明顯的成本優勢或許招來歐美新一輪反傾銷。香港貿易發展局助理首席經濟師潘永才昨天接受《第一財經日報》采訪時表示,反傾銷現已成一種趨勢,歐美在“特保”設限暫告一段落后,今年不排除隨時采取反傾銷的可能,內地和港企都要做好預防。
出口將穩中有增
中歐、中美就紡織品貿易先后達成協議后,之前諸多不明朗因素已基本消除,透明度增加,潘永才認為,歐美采購商會將一些已轉移到其他國家或地區的訂單重新交給內地或港企,預計今年中國紡織品出口保持穩定增長。“今年全球成衣市場整體樂觀,尤其是歐美市場的需求將保持一定幅度的增長,而中東、俄羅斯等新興市場潛力很大,日本等國的日常消費也將高漲。”
歐盟委員會貿易及經濟發展部駐香港負責人MichalisRokas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采訪時表示,今年中歐通過出口證及進口證的形式對10類紡織品進行雙邊管理,雖然依然限制中國部分紡織品出口數量,但在出口基數大增的情況下將再獲得大于7.5%的增長,預計今年中國紡織品對歐出口情況不錯。且實施配額管理比較靈活,不同設限品種可根據實際情況來調配,將不會發生類似去年紡織品滯港等無序狀況。
反傾銷“隱憂”
不過,歐盟在對中國紡織品設限后立刻對中國鞋發起反傾銷調查,潘永才認為,這種趨勢不排除蔓延到紡織品的可能,內地及香港成衣企業要提早應對。
Michalis Rokas 對今年是否有紡織品反傾銷一事沒有正面回應。他說,歐盟將按世貿規則來實施反傾銷,只要歐盟委員會收到企業或協會相關的投訴就會發起調查,發現投訴不符合實際則不采取懲罰措施。
在香港時裝節參展的廣東盛洋服裝有限公司負責人梁先生目前尚未聽到關于反傾銷的消息。不過,他稱,今年訂單價格不高,出口配額問題主要由采購商來解決,采購商或通過孟加拉、越南等第三國轉口來突破配額瓶頸,并將這些增加的成本部分轉嫁給了生產商,廠家利潤空間越來越小。“業內單價在六七美元以上的牛仔褲訂單很少,現在大多數紡企所接的都是遠低于這個價格的低檔貨訂單。”廣東東莞華匯服飾有限公司朱小姐則表示,該公司目前所接到的美國訂單價格較高,其中包含了購買配額的成本。
兩地合攻貿易壁壘
據香港貿易發展局統計,去年香港11月份成衣出口由上半年30%的跌幅扭轉為12%的漲幅。潘永才說,香港本地成衣出口將繼續保持增長,不少在內地投資設廠的港企今年面臨的主要是熱門產品配額不足問題,措施之一就是將部分生產線從內地搬回香港,但成本大約會增加10%。
此外,潘永才強調,香港與內地紡企不構成競爭,內地是港企未來的重要市場,兩地企業可共同開拓,這也是有效應對歐美等地貿易壁壘的方法之一。 Michalis Rokas 也認同這一觀點,他稱,中國未來5至7年將有2億多人有能力消費奢侈品,是歐盟高檔服裝進軍的目標市場,這在某種程度上將影響歐盟,使其在中歐紡織協議期滿的2008年不至于開“倒車”重新對中國紡織品設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