紡織品新規為服裝業消毒
- 買大紅、絳紫色鮮艷服裝,最好索要檢驗報告
本報訊(通訊員徐平記者姜艷)春節在即,色彩靚麗的服裝無疑給節日增添了喜慶的氣氛,但消費者在購買時一定要留心,因為這些鮮艷的服飾可能會含有國家禁止使用的物質———可分解芳香胺染料(即偶氮染料)。
1月1日起,我國首個紡織品強制性標準《國家紡織產品基本安全技術規范》正式實施,明確規定“禁止生產、銷售、進口含可分解芳香胺染料的紡織產品”。今后一旦企業產品被檢出含有可分解芳香胺染料,不僅產品將被判定為不合格,企業也將面臨處罰。
據了解,《國家紡織產品基本安全技術規范》是一項國家強制性標準,內容涉及幾乎所有服裝紡織品和其他家用紡織品。根據標準,產品標識應注有明顯的基本安全類別,分為A、B、C三類,其中A類指適合24個月以下嬰幼兒貼身穿,B類一般可以接觸皮膚,C類不能直接接觸皮膚,表示對消費者的一種質量承諾。
省纖檢局副局長張書雅介紹說,我省是一個服裝大省,百人以上規模的服裝生產企業4000余家,年產服裝紡織品超過10億件(套)。從檢查情況看,《國家紡織產品基本安全技術規范》執行的情況不容樂觀。通過對各大商場的服裝抽查,合格率在60%-70%,不少顏色靚麗的服裝的標牌上都未標注安全技術等級,大部分企業和消費者對可分解芳香胺染料的危害認識不足。多數受訪者對服裝的安全性都沒有考慮到,“買衣服只管穿起來合身好看,沒太多考慮是否含有有毒的化學物質。”
為了讓消費者穿得放心,春節前夕,省纖檢部門將加大監督抽查力度,著重檢查標識的執行和內在質量是否符合標準要求,繼續開展免費檢驗,規范企業生產,提高企業素質。同時提醒廣大消費者增強自我保護意識,在購買較鮮艷的衣物時,尤其是大紅、絳紫色,最好向商家索要紡織品檢驗報告,要看清楚標牌上是否標注了不含可分解芳香胺染料,并應盡量選擇標牌上有國家紡織品強制性標準GB18401-2003的衣物。購買棉麻等天然纖維的服裝時,盡量選擇顏色接近天然纖維顏色的乳白、淺駝色等。
新聞鏈接
可分解芳香胺染料,由可致癌芳香胺合成。可分解芳香胺致癌性比甲醛厲害,甲醛易分辨,而且可通過水洗去除,但可分解芳香胺從外觀上無法分辨,且無法消除,在與人體長期接觸的過程中,有害成分被皮膚吸收擴散,經過活化作用而改變人體的DNA結構,引起病變和誘發癌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