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釜山看時裝
- 如果僅僅因為釜山時裝節在命名上的地域性就判斷它不如每年在首爾舉行的韓國時裝周精彩,那真是先入為主的成見:“和以推介韓國本土設計師為主的首爾時裝節相比,釜山時裝節更注重國際性,我們這次就邀請了來自倫敦、巴黎、洛杉磯、加拿大、中國香港等許多韓國之外的設計師來展示自己最新的時裝作品”。釜山時裝節的承辦人、韓國國際模特中心的大當家TohShin-Woo先生這樣說兩個時裝節的區別。
加拿大的DennisGagnon只用皮革、絲、棉等天然面料,全場主打黑、白兩色,完全用款式和細節做出變化,看得出投入和用心。身穿自己設計的Dennis一身雅痞味道的黑白配,慢條斯理地說話讓他像個傳教士:“我所說的‘獨立’是指,它們都是來自我的內心,我自己,而不是外界的其他東西”———與許多設計師談靈感必稱自然萬物的論調不同,Dennis閉門造車,看起來也不錯。
VeroniqueLeroy出生在比利時,她的“秀”僅僅十分鐘不到,卻贏得了同行的無數稱贊:“她整場秀都在重復一個細節,卻不讓人覺得很悶。”來自香港的設計師何國玨DorianHo這樣說:“她對輪廓的把握很好,有一種整體感,而且把一種很簡單的元素,表現得很豐富。”曾經做過設計師,現在是加拿大TV5臺時尚記者,跟拍過無數場大大小小時裝秀的FrancoisGuenet說起來頭頭是道,讓人對他的觀點不容置疑。
Basso&Brooke獨特的圖案設計以及奔放明艷的色調有范思哲遺風,設計衣服的ChrisBrooke也說這是他最喜歡的設計師。全場模特與前面場次乏善可陳的俗套表演判若兩人的生動表現也足以見出兩個上世紀70年代后對整個時裝秀的全面把控能力。
在自己的地盤上舉辦時裝節,少不了展示一下本土的設計力量。這是一種沒有勝負的PK,即便沒人會評出高下,但在每個人心里,都會有不自覺地比較。第一個在巴黎時裝周上發表成衣秀的韓國設計師,看過東也看過西的EunjuHong這樣說:“國外設計師在設計中會融入很多個人的感情,展演方式也很個人化;韓國服裝設計的歷史不長,還沒有那么多國際知名的設計師,但今后肯定會有一些年輕的、很有才華的設計師出來。”事實上,EunjuHong的視野已經顯得很開闊,她借鑒日韓風格的街頭時尚,把那些男孩子打扮得花里胡哨,像極了現在國際男裝大熱的“粉雄”和“孔雀”潮流。所以,盡管是此次時裝節惟一一場男裝發布,也完全可以當女裝看。
然而,其他韓國本土設計師的表現總讓我想起中國設計師,不說每季之間的連續性,一場發布本身也顯得三心二意,想面面俱到,結果哪一面都不到。好的設計一般都不蔓不枝,我們就太容易顧盼神飛了;另外,在時裝秀的主題上,西方設計師很務實,喜歡把思路鎖定在某個物件、某個年代或某個經典形象;而東方的設計師總是很務虛,喜歡用形容詞,山水呀,幽夢呀,感覺看看這場秀,就能去到仙境或天堂。別人獨善其身,我們兼濟天下。還有傳統服裝的現代表情問題,韓國設計師大概也像我們的設計師一樣,心中總有揮之不去的民族情結,只不過我們是旗袍,她們則是高腰、合襟、小袖、繡花大擺裙。倒也不難看,但怎么就總讓人想起大長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