紡織品配額炒賣"產業鏈":從"雙軌制"到二級市場
"如果配額私自轉讓、炒賣難以完全禁止的話,是否可以在一定條件下讓這種行為從地下走到地上,讓企業公開從中牟利?"
配額管道
"這次輸美紡織品投標結果讓我們出乎意料,我們中標的數量比預想少了很大一部分。"廣東絲綢集團經營管理部嚴主任說:"目前中標數量和配額肯定不夠。而且許多訂單已經接下來了,我們肯定會進行調劑。"嚴主任告訴記者,目前已經有一些外貿企業主動與他們聯系,表示配額用不完,可以轉讓,但是,"轉讓價格高得讓人咂舌,其要價竟達到輸美紡織品招標價格的4倍"。
記者在采訪中獲悉,很多企業都在為高價配額焦慮不已。
以廣東絲綢集團為例。
這家公司從歐洲或美國客戶手中簽到一筆服裝產品交易單后,如果沒有已分配或競標到手的配額,接下來的工作除自己加工生產或在上游尋找客戶需要的產品生產商外,就是尋找出口管道。這個管道通常有兩條途徑。
第一就是聯系有相應固定配額的大型進出口公司,這一條途徑比較簡單,進出口公司通常每年都有出口業績,因此可以從政府獲得一定數量的出口配額,進出口公司主要跟各中間貿易商或部分有國外客戶源的生產企業合作,幫助他們實現出口,也就是利用手中的配額資源提供出口服務,收取出口服務費用,此類收取的費用不會太高,通常在配額成本的10%以內。海關登記為進出口公司的出口量。以便來年可以繼續憑此分得配額。
這一類渠道大多比較固定。而很多企業,由于部分產品的不確定性或其他原因,如褲子、T恤衫等缺少相應的配額,只能通過網絡查詢尋找中介幫忙購買。
中介交易配額說起來步驟也比較簡單,而且相當發達。貿易公司只需向"中介商"提供包括其公司狀況、所需配額與出貨時間等全套出證資料,并向指定賬號(多為境外賬號)預付30%的配額定金。收到定金后,中介商會去找擁有配額的公司購買"客戶"所需配額。但這類購買方式相比前一種價格就會高出許多,根據當時市場情況不等,有些甚至可以在配額成本價格基礎上溢價好幾倍。
在拿到由外經貿司蓋章的配額證之后,中介商會傳一份復印件給出口商查驗,出口商支付尾款后,交易便告完成。一般來說,配額證交易在5-7個工作日之內可以完成。
由此可見,在有配額的情況下,該公司一項出口貿易需要完成三項交易,一是與外商簽訂交易合約,二是獲得出口配額,三是與生產企業簽訂產銷合同。在沒有配額的情況下,一項出口貿易需要完成第四個交易———也就是中間配額的買賣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