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衣”“鱷”戰40年
- 元旦前后的北京,冷得像一座冰窟。洪文展顯然還不太適應,他有些感冒。但讓這位新加坡鱷魚國際機構有限公司(下稱“新加坡鱷魚”)第二代掌門人更為難受的是,與法國拉科斯特(LA?COSTE)襯衫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法國鱷魚”)糾纏40年的商標之爭,如今到了“圖窮匕見”的地步。
法國鱷魚一家一家地收拾?
2005年11月28日,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下稱北京一中院)開庭審理法國鱷魚起訴中國國家商標評審委員會一案;法國鱷魚要求該委撤銷其核準新加坡鱷魚卡帝樂三色標商標注冊的裁定。1月5日,新加坡鱷魚在北京舉行新聞通氣會。一位與會的女記者私下詢問:“他們上次不是已經和法國鱷魚和解了嗎?”旁邊的人回答:“那是香港鱷魚,這是新加坡鱷魚。”“噢,(法國鱷魚)一家一家地收拾。”女記者點了點頭。在她對面,正襟危坐的,就是正被法國鱷魚“收拾”的洪文展。
12年的商標糾紛
“這不是簡單的商業訴訟。我們在中國的生意比法國鱷魚好,他是要通過訴訟手段坐收漁利!”洪文展認為,法國鱷魚惡意阻止新加坡鱷魚的正常業務開展。據上海東方鱷魚服飾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易倩如介紹,1993年新加坡鱷魚進入中國市場發展。為避免商標糾紛,新加坡鱷魚主動出巨資使用與法國鱷魚有明顯區別的“CARTELO三色標+CROCODILE圖”商標。但兩家鱷魚的商標糾紛并未因此避免。“從1993年開始,法國鱷魚一直對我們注冊商標進行阻撓,12年了,我們走過了所有的申請注冊的行政程序。”國家統計局數據表明,自1999年開始,卡帝樂牌T恤衫連續6年全國銷量第一。
外圍訴訟戰
2003年開始,法國鱷魚先后在北京、上海、武漢、長沙、西安、長春等地對當地銷售新加坡鱷魚的商場提起訴訟。據上海東方鱷魚總經理易倩如介紹,目前還沒有經銷商因訴訟而不做卡帝樂的品牌,但一些商場卻因此暫拒卡帝樂進入,“他們說,等你們和LACOSTE的案子有了結果之后,再來談。”洪文展則不認為法國鱷魚的此種行為“光明正大”。“我是商標持有人,你起訴侵權,為什么不起訴我,而起訴商場,還不同意我作為第三人加入?這里有很多的問題。”
君子可欺之以方?
1933年,法國網球運動員何內.拉科斯特和朋友成立公司,開始生產帶有鱷魚標志的針織衫。1947年,馬來西亞籍華人陳賢進博士及其長兄創立新加坡鱷魚。“當時,雙方都不知道對方的存在,直到1960年代,在日本碰面。”上世紀60年代,法國鱷魚想進入日本市場,但新加坡鱷魚早已捷足先登,進行了商標注冊,并已開展業務。對這位后來者,新加坡鱷魚提出異議。法國鱷魚則以“新加坡鱷魚圖形頭朝內,法國鱷魚圖形頭朝外”不致混淆為由,向法院申辯。歷經3年訴訟,雙方最終和解。“當時陳賢進博士認為,生意肯定是有競爭的,既然它在歐洲也是個知名品牌,就共同競爭吧。新加坡鱷魚的寬容,使法國鱷魚得以在日本注冊。”說起當年,洪文展感慨良多。隨后,法國鱷魚欲進入亞洲其他國家和地區,“在亞洲,除了中國,都是我們先注冊的。”洪文展說。1983年,雙方達成協議:在馬來西亞、印度、文萊、新加坡、中國臺灣,認可雙方的商標可以共存,不致混淆;如有可能,雙方打算在世界其他地方進行合作。“協議簽訂后,我們停止了在這5個國家和地區的爭議。但1980年LACOSTE已在中國注冊了商標,1983年簽協議時,它沒有說明此事。”洪文展頗生“君子可欺之以方”之慨。目前,中國市場已占據新加坡鱷魚全球業務的1/3。“我們絕不退出中國市場。”洪文展斬釘截鐵地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