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紡織企業鐘情“空殼控股”
美國著名戰略管理專家小錢德勒有一句名言:組織跟隨戰略。其意思是指企業經營戰略的實施離不開組織結構的調整。近年來,日本紡織服裝企業為了應對急速變化的市場環境,加強了企業集團內部的業務整合,許多企業也試圖通過設立空殼控股公司實現組織創新。2003年,帝人公司與旭化成公司率先成立控股公司之后,伊藤洋華堂、華哥爾、FirstReteling等企業紛紛效仿。空殼控股公司的特點在于:控股企業并不開展任何具體業務,而是通過控股支配集團內各企業的經營活動。換句話說,空殼控股公司實質上是一種"謀求靈活的經營方式、實現資金與人才的有效分配"的手段。
控股公司的演變
控股公司的定義是"業務由旗下子公司實施經營,母公司擁有相當于各子公司資產50%以上的股份"。第二次世界大戰后,以麥克阿瑟為首的聯軍司令部認為:日本發動侵略戰爭的一個重要原因是軍國主義政府與財閥勾結在一起,財閥在戰爭中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為了防止歷史悲劇的重演,有必要對財閥進行解體,排除軍國主義分子對企業的支配。1947年4月,在聯軍司令部的主導下,日本政府通過了《反壟斷法》,從三個方面實施對財閥的解體,即解散安田、三井、三菱、住友、富士等5家大企業;解散指定的83家企業;排除財閥家族成員對企業的支配等。其實,《反壟斷法》當時在美國的實施并不成功,美國的另一用意在于在日本進行試驗。然而,原本帶有試驗性的法律在日本一直持續了50年。
1997年,日本對《反壟斷法》進行了修訂,減少了對設立控股公司的限制;1999年又增設了"股票交易制度";2001年又推出了"企業分割制度";2003年4月,修訂后的《商法》(公司法)開始實施,標志著控股公司的設立成為可能,許多關聯企業都開始成立控股公司。
控股公司最大的特點在于"戰略與業務的分離"。母公司不僅能夠制訂企業集團整體戰略,同時可以提高決策速度,加強風險管理,提高企業的應變能力;與此同時,由于各子公司能夠集中精力經營專業業務,有利于及時把握各業務的經營狀況,及時通過并購或出售對業務進行調整。
空殼控股的優點
事實上,紡織企業設立空殼控股企業的目的各不相同,對空殼控股的優點也有著不同的理解。學術界認為,空殼控股的優點包括四個方面。
一是明確分公司的業務和責任。FirstReteling公司將空殼控股的目的理解為"通過業務重組明確各分公司的績效和責任",這一點也得到大多數企業的認同。該公司是90年代后迅速成長起來的服裝企業,旗下的UNIQLO公司已經成為日本最大的休閑裝生產銷售企業。然而,隨著業務的多元化和競爭對手的崛起,公司經營出現了一定的困難。2005年11月,公司決定正式成立控股公司,UNIQLO則成為旗下的主要控股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