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服裝出口面臨三大軟肋
- 本報記者 饒鋒偉
本報訊 記者昨從福州海關獲悉,去年我省出口紡織服裝47億美元,僅比前年增長6%,出口增長微弱,三大軟肋直接影響閩紡企產品出口。
2005年是我國紡織行業的多事之秋,在諸多不利因素影響下,全國紡織服裝頂住壓
力出口仍保持較為快速的增長,與此相比,福建省紡織服裝增長相對乏力。
2005年全國紡織服裝出口額達1150.1億美元,增幅為21%,而福建省紡織服裝出口在全國紡織服裝整體中所占的比重僅為4.1%,6.15%的增長速度也大大落后于全國平均速度。
福州海關有關人士指出,當前福建省紡織服裝出口仍存在三方面問題。首先是紡織行業缺乏核心競爭力。福建省紡織服裝增長方式仍以粗放型為主,研發、技術投入不足;出口的紡織服裝大多檔次低,出口產品以定牌、貼牌為主,缺乏自有著名品牌。
其次,委托外貿出口多,自營出口少。由于福建省部分企業是委托外貿公司出口,這部分出口并不列入公司出口業績,而商務部是根據企業上年出口業績分派配額,因此福建省企業在競爭配額時屢屢吃虧。以福清某制衣公司為例,該公司以生產adidas品牌服裝為主,客戶要求該公司要將服裝運至保稅區與同品牌運動鞋一起拼柜出口,貨物入保稅區拼柜后就不再以該公司的名義出口,這部分服裝占了該公司出口成品的80%~90%,但卻不計入該公司出口許可數量中。
再次,企業仍將出口目標盯在歐美。雖然受到歐盟、美國紡織服裝特保措施等不利影響,我省對歐盟和美國紡織服裝出口增幅仍高達1.3倍和88.83%。對歐盟、美國和中國香港的紡織服裝出口額占到福建省紡織服裝出口總額的42.1%。過分依賴歐美市場將使我省紡織服裝出口難以拓展,而積極開拓東盟、非洲、拉美市場將可成為釋放紡織服裝增量的有效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