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男裝高端之路陷落
- 中國服裝業(yè)加工能力第一,生產能力第一,出口量第一,出口額第一, 如此多的第一竟然換不取一塊與其定位相符的商場專柜。究其原因,是沒有找到真正癥結。
十幾年前,杉杉大張旗鼓進入高端男裝品牌行列。而如今,“進不了上海、北京的大商場,國貿和燕莎連談都不要談了,我們只能退到其他城市。”杉杉集團董事長兼總裁鄭永剛坦白的道出他們的處境。
遭遇如此境地的服裝企業(yè)不止杉杉一家,曾經在高端市場上馳騁一時的報喜鳥、羅蒙、順美、雅戈爾等男裝品牌,如今面臨同樣的境況。現(xiàn)在,杉杉的專柜不能設立在成功人士頻繁出現(xiàn)的高檔商場;雅戈爾的旗艦店雖然堅持地處各大城市的高檔商圈,光顧的卻大部分都不是皮爾·卡丹級別的顧客;羅蒙和報喜鳥也大都蜷縮在尋常商場的某個角落;順美的專柜或許設在明眼的地方,但卻經常迫于商家壓力打上“參加活動”的字樣。
中國服裝協(xié)會副秘書長王茁相當著急,“我國服裝業(yè)有很多世界第一,加工能力第一,生產能力第一,出口量第一,出口額第一,如此多的第一竟然換不取一塊與其定位相符的商場專柜?”
問題出在哪里?是工藝、是設計、是營銷、是定位、是文化還是消費者?為打破國產男裝的這種窘境,國內品牌從不同角度進行多次改革,但效果甚微,究其原因是沒有找到真正癥結。
洋設計師不是救世主
早期的時候,很多服裝企業(yè)以為質量精致,用料考究,價格不菲,就能打入高端市場,但滿足了這些條件后,發(fā)現(xiàn)并不能得到高端消費者的認可,而中低端群體又認為價格過于昂貴。有些人寧可購買過季打折的國際品牌也不會買新上市的國產品牌。
后來,一部分企業(yè)總結認為,是設計環(huán)節(jié)的問題,意大利、法國的品牌之所以經久不衰是因為有頂尖的設計師。隨后很多國內企業(yè)不惜血本引進國外知名設計師,希望能夠在設計上打動高端消費者的心,北京順美服裝股份有限公司就是其中較為狂熱的一家。
90年代初,順美從日本花巨資邀請了一位世界知名的設計師,該設計師設計的服裝經常摘取歐美和日本市場銷售冠軍。“我們也希望她能幫公司設計一款特別經典的服裝,作為我們高端市場的標志性產品出售。”順美總裁辦公室對外發(fā)言負責人張春濤介紹說。
該設計師果然不負所托,設計出了一款十分高貴個性的襯衫,該襯衫一在日本市場面世就銷售一空,創(chuàng)下了日本當年服裝單品銷售的最高紀錄。順美興奮異常,立即把這款襯衫投入生產。然而事實出乎所有人的預料,“這款襯衫在中國的最后銷售額不到我們預計的1/10,大量的產品都積壓了。”張春濤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