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整對華貿易政策 美國可能“自毀前程”
- 一回想起上世紀80年代日本“廣場協議”時期,美國就恨得牙根直癢癢,并加大了對中國與日俱增的貿易順差規模的非難程度。然而,有分析家指出,不管美國為此采取任何報復性措施,其最終結果都只會是引火上身,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此前,為緩和美國所面臨的就業壓力,當地立法者建議相關部門打破與中國的貿易來往,并向涌入美國的中國商品施加懲罰性關稅。
近日,布什政府又出人意料地宣布設立“對華執行辦公室”,以監督中國在貿易承諾上的執行情況,并搜集中美“不公平貿易”的證據。這可謂是“空前之舉”,即便在上世紀80年代美、日貿易沖突多發期,美國也沒有設立針對特定國家的工作組。而惟獨中國享有了該“殊榮”。
美方不但頑固地將超出2000億美元的中美貿易順差歸咎于中國的市場開放、行業準入和知識產權保護等問題,更是將人民幣匯率當作這一切的罪魁禍首。認為中國政府之所以將人民幣匯率維持在較低水準,是為了更大地刺激出口。基于這一點,美國在做進口統計時肆意地高估了從中國進口商品的對應價值。
針對今年4月,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即將訪問美國,與布什總統進行會晤,美國已將此作為人民幣匯率將再次作出調整的標志。美國財政部甚至還向投資者們宣布這一消息,并透露屆時金融市場將如何應對這一天的到來。
自2001年中國入世以來,有不少國家就貿易問題拿中國說事兒。而在服裝類產品對中國發起反傾銷行動的國家當中,美國是最勤快的一個。
不難覺察,美國在中國的身上看到了上世紀80年代日本的影子。因此,為了避免讓當年的恥辱再次重演,美國使盡渾身解數打壓中國。
美國貿易代表波特曼說道:“我們現在的處境和當年有些相似。當時的我們都認為完了,不可能戰勝日本的,但結果怎樣?隨后的高科技革命將我們帶入了勝利的殿堂。我相信,這次也會一樣,我們最終將會獲得勝利。”
為此,美國的立法機構尋求對中國出口至美國的商品施加懲罰性關稅,除非人民幣升值。
一些官員和分析師則對此舉提出質疑。美國世界經濟研究所一位專家表示:“我們并不需要花那么大的力氣逼迫中國調整人民幣匯率,或是改變他們的貿易政策,中國的市場已經足夠開放了。雖然有時候他們離標準還差一點點,但已經做得足夠好了。”
美國克萊蒙特·馬基那學院的經濟學教授提出,如果人民幣匯率作出大幅度調整,勢必會對美國經濟起到負面的作用,給美國帶來更多的金融風險。
此外,壓制中國的出口也會令美國自食其果。在與中國的貿易交往中,美國公司獲利頗豐,而中國的儲備積累大部分也是投資于美元資產。一旦破壞與中國的貿易往來,美國可謂是自毀前程。
正如英國《金融時報》說的那樣,如果中美貿易不平衡是一種結構性現象,如果不是貿易順差/逆差成為政治和談判籌碼,爭論其規模又有什么意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