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體裁衣:求個性 滬人迷服裝“訂制”
- 今年五月將步入婚姻殿堂的上海孫小姐最近正為結婚禮服而犯愁:購買成衣無法體現自身特點,租用婚紗店的禮服又擔心是否合身,衛不衛生。最終孫小姐選擇了上海老弄堂內一家門面小小的服裝訂制店,量體裁衣,現場訂做。
近來,隨著“上海灘”、VERA WANG等一系列具有中國民族特色的時裝設計師紛紛選擇上海開店,沉寂多時的服裝訂制服務再次走入滬上時尚一族的視線,個性張揚的他們不再滿足于流水線上的千篇一律,而是們紛紛轉戰老牌訂制商店,追求獨一無二的個性感覺。不僅如此,時下這股“訂制”風潮大有逐漸蔓延的趨勢,家具、美容、餐飲等行業都樂于打出“量身訂做”的旗號招徠客源,彰顯個性色彩的“訂制”服務日漸風靡。
記者在采訪中發現,在申城許多名不見經傳的老弄堂里,其實一直都散落著大大小小的各類服裝訂制店,樸素的店面,略帶復古色彩的款式就是這類店鋪最好的招牌。新春剛過,服裝店內顧客仍然絡繹不絕的人流,一家小店的店主王師傅告訴記者,他們店內最大的特色就是高檔男士服裝,不僅筆挺的樣板、經典的式樣能和那些大品牌媲美,還能在衣服上用手工為客人繡上他們的名字,絕對僅此一件,所以很受申城白領、企業老板的青睞。
一位手持時尚雜志,要求訂制當季最流行款式的申城年輕女白領喜滋滋地說,自從有了服裝訂制,自己也享受了一把明星的待遇。雖說沒辦法經常光顧名聞遐邇的高檔成衣鋪,但是按照雜志上的款式訂制一件,倒也滿足了時下許多普遍上班族的夢想。
申城街頭這邊服裝訂制店生意越做越紅火;那邊打著“訂制”旗號的家具店、美容院同樣一派繁榮,“追求原創、點亮個性”,諸如此類的廣告語比比皆是。在申城一家以“設計,質感,生活”為主題的家居用品店內,就看到到眾多標榜訂制、原創的家具,三百元人民幣一個的豹子擺件,二千八百元一張的單邊扶手椅、五千六百元一把的牛皮座椅,由于突出了商品的唯一性,價格自然不菲,可就算如此,仍不乏追捧者。
此間商業人士表示,消費者對個性化消費的需求,促使商品訂制時代的到來。有的消費者購買手機后,會到手機美容店換殼、加外飾;有的消費者購車后,會為愛車重新漆色、布置內飾或進行改裝,這些都是“訂制”服務的產物。“訂制”是一場商業革命,它不僅僅是簡單的服務升級,而是真正實現“我消費我做主”的一種全新購物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