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宇“畝產”超過1600萬元--“科技經”變成“科技金”
本報訊(記者陳小波)在僅36畝的“彈丸之地”上,通宇控股集團去年創造了5.8億元產值,每畝產值超過1600萬元,成為我市土地產出率最高的制造企業之一。
“隨著國外企業把制造重心向我國轉移,國內縫制設備產業如果仍沿襲‘以量取勝’的經營模式,必然難逃衰落的命運。我們的做法是:在量的優勢上實現增量推動,在質的方面強勢開展科技創新,尤其是自主創新,擺脫競爭力弱化的困境,提升核心競爭力。”通宇董事長陳曉青簡明扼要地說出了公司的“科技經”。
這一“科技經”在通宇已轉化為現實生產力。去年8月,一款由他們自主研發的新產品———B211電腦控制縫紉機被英國皇家縫紉機博物館收藏。博物館副館長沃倫·魯斯特說,這是中國第一臺被英國皇家縫紉機博物館收藏的縫紉機。英國皇家縫紉機博物館是世界上惟一一家由官方授權建立的縫紉機專業博物館。據沃倫·魯斯特透露,英國政府曾把該館提供的通宇縫紉機作為第一批援助物資運往伊拉克。他還介紹,風靡世界的《哈利波特》電影里演員的全部服裝均由通宇縫紉機制作。
通宇產品較高的科技含量已在業界引起廣泛關注。去年3月,通宇參加北京國際縫制設備展,中國縫制協會商貿委員會主任胡淼海對通宇的產品特別是機電一體化產品贊不絕口:“產品技術含量高,特別是電腦平車,走在了行業的前面,提升了縫制設備的檔次。”5個月后舉行的上海國際縫制設備展上,通宇產品更是以科技含量高著稱,期間接待國內外客商2萬多人次,300多位客商當場簽訂意向,100多位客商展后直奔通宇參觀考察、洽談合作。
強勁的創新動力來自于強大的研發機構。公司在業內較早組建了省級研發中心;在日本設立了縫紉機研發機構,重點研發世界最新產品,并引進日本縫紉機研究專家長駐公司實施研發成果;聘請英國、香港等地的一流電子專家在深圳成立了研究所,主攻數控系統和光機電一體化產品的研發;在上海與內燃機研究所合作,收購小型內燃機研究室,研發新型內燃機;去年又在英國設立研發機構,采用英方提供的國際領先技術和專利,重點研發環保型園林機械。他們先后成功開發了厚料加工特種縫紉機和計算機控制系列工業縫紉機、高技術含量的電腦繡花機,以及低噪音、低排放、低油耗的環保型園林機械和柴油內燃機系列產品,極大增強了競爭力。
據了解,去年通宇用于科技創新和技術改造的資金接近4000萬元,有4個產品通過省級新產品鑒定,6個產品獲得國家專利。盡管受宏觀調控、要素制約、匯率變動、市場疲軟等不利因素影響,公司產值仍保持30%的增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