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童裝價格為何居高不下
- 市民張先生的女兒剛剛6個月大,昨日他對記者提起自己的苦惱,“這孩子衣服咋這么貴呢?出生時自己買的,還有朋友送的衣服現在都穿不了了。孩子出生時58厘米,現在74厘米了,原來的衣服根本套不上了。”
廉價嬰童裝難保質量
張先生說,為給孩子買衣服,平日基本不上街的他特意到市場轉了一圈,半歲左右孩子穿的衣服大都在200-300元左右,有一些打折的也都100多元。
“小孩的衣服最多也就穿半年,長得太快了。孩子的衣服也不敢糊弄,太便宜的根本不敢穿,怕掉顏色,純棉的基本上都在200元以上。”張先生說,他曾經圖便宜買過三四十塊錢的,“沒上身就得先洗幾遍,把顏色洗掉了,才敢給孩子穿。”
品牌附加值增加成本
據了解,在服裝行業當中,兒童被分為五個群體:嬰童(0-1歲)、幼童(1-3歲)、小童(4-6歲)、中童(7-12歲)、大童(13-16歲)。其中,嬰童裝消費頻率最快,價格也相對昂貴。
按道理說,嬰童裝的用料量要比成人服裝差很多,但價格卻跟成人服裝差不多。一位業內人士告訴記者,“嬰童裝的利潤肯定要比成人服裝高一些,這很正常,現在人們都舍得給孩子花錢,商家也正看中了人們的這種消費心理。”
事實上,嬰童裝價格居高不下,主要是因為其附加價值要高于成人服裝。業內人士透露,“國外知名品牌在國內的加工及經銷企業要向境外的品牌所有者繳納大量的權利金,這肯定會增加嬰童裝的成本。另外,童裝生產加工比較復雜。以名牌男童襯衫為例,成人襯衫加工需56道工序,它一項都不能少,僅為此所需配置的設備就需上百萬元。嬰童裝的布料、工藝要求也很高。由于兒童的服裝一般要天天洗,所以中高檔童裝從原料、染織到做工都要特別講究,自然引起成本上升。”
成本的增加,最終肯定是要轉嫁到消費者身上,業內人士透露:“商家肯定是要保證利潤的,既然成本增加了,這部分成本肯定是要由消費者來承擔的。”
購嬰童裝送禮成時尚
中街一位商場人士告訴記者,“嬰童裝現在確實比較貴,但是買的人并不少。有一個現象很有意思,那就是很多來買嬰童裝的并不是剛剛生下寶寶的父母,這些消費者買嬰童裝大多是用來送禮的。既然是送給人家的東西,那自然不會選擇太便宜的,一般他們都是選擇那種禮盒,里面是冬夏兩套衣服,這樣送出去又有面子,又好看。”
市民田先生年前喜得貴子,親戚、朋友、同事送了一大堆的衣服,“這么多衣服穿都穿不過來了。”田先生笑著說,“有一個問題是,他們送的都是0-6個月之間孩子穿的,出了6個月我就得自己掏腰包買衣服了,這可是一筆不小的消費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