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受理“非中國制造”商標
- 歐盟受理“非中國制造”商標 專家指明顯帶有貿易歧視
據《上海證券報》報道,一個帶有明顯貿易歧視性的“非中國制造”商標申請,日前出現在歐盟內部市場協調局官方網站上。這是由一家在直布羅陀注冊的Alvito公司向歐盟提交的。帶“NOT MADE IN CHINA”字樣商標有兩個圖文商標和一個純文字商標。而歐盟已分別在去年12月、今年1月和2月8日接受了該公司的商標申請。
有人在美提交同樣申請
據歐盟商標法,歐盟將在受理申請后一年左右決定是否公告該商標申請,公告期3個月,如沒有人提出異議就可批準。一旦批準,這個商標在歐盟25個成員國內都有效。
據了解,Alvito公司曾在去年9月向美國提交了“非中國制造”商標的申請,但沒有被受理。原因是有個名叫帕斯特里扎的人在去年5月份以個人名義向美國專利商標局遞交了這個申請,他于2005年12月被要求提供更多信息,否則申請可能被退回。對此,有律師認為,帕斯特里扎的申請可能被批準。“非中國制造”可以有兩種理解,一是陳述性的,二是暗示性的,陳述性的就沒有問題。但事實情況是,2004年就有一例“非中國制造”的商標申請在美國被否決了。
專家:可向歐盟提出異議
曾任關貿總協議知識產權商標談判首席代表、原國家工商總局商標局副局長董葆霖表示,“非中國制造”有損中國國體和尊嚴,現在中國的任何企業、個人或是政府都有權向歐盟提出異議。他認為這樣不利于中歐外交關系的商標是不可能被批準的。
中國國際商標中心國內部負責人吳曉晨表示,“非中國制造”的商標申請,對中國產品在國際市場的銷售沒什么影響,其更多涉及的是民族尊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