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爾瑪制造的危機
關于沃爾瑪公司,有一些描述至今令我印象深刻:在零售業(yè),沃爾瑪是勢不可擋的巨人,它攜 2000多億美元營業(yè)額和每年 15% 增長率把城里的大小商店逼得沒有活路——其首席執(zhí)行官李·斯科特管理零售業(yè)的氣勢簡直可與愷撒統治羅馬共和國相媲美。
這些精彩的描述令我們在編輯本期報道的時候憂慮重重。我們的記者發(fā)現了一些沃爾瑪公司正在中國實施的有關于自主品牌發(fā)展的龐大計劃,這些計劃從目前的進展及制定的目標來看堪稱驚人。
我們發(fā)現,沃爾瑪在中國的56家賣場中有高達1800種自有品牌的商品在銷售(這些品牌僅從名稱上看與 “沃爾瑪”三個字毫無聯系)。按照計劃,該公司還希望在未來5年內將自有品牌占中國總銷售額的比例從目前的2.5%提高到20%。另外,該公司在中國每年上百億美元的采購中,居然有90%以上是沃爾瑪的自有品牌商品。
我們的擔心則是:如果不能準確理解這家偉大公司此項計劃對各方面的影響,我們就有可能對其產生不公正的態(tài)度。這家公司是全球受詆毀最多的公司,它經常受到如同“服了類固醇那樣”的集體抨擊,這種情況不分國度。
我們提倡善待企業(yè)——所謂善待,意指公正對待,并沒有傾向性。在我們看來,沃爾瑪的自有品牌計劃對于中國制造業(yè)確實影響深遠,但帶來的絕不僅僅是沖擊——數月的調查顯示,多數同一貨架上中國企業(yè)的品牌商品所受影響有限,而消費者則確實受惠多多。
但我們的確試圖提醒一些企業(yè):如果你們還在嚴重依賴單一的銷售終端,而產品制造門檻及品牌又不足夠強大的話,那么確實應該開始未雨綢繆了——山姆大叔可不會客氣。這讓我想起薩姆·沃爾頓寫自傳的一個理由:今后,我的孫子們如果做出任何愚蠢的舉動(指買座小島度假這樣的行為),即使百年之后我也將從地里爬出來找他算帳。
本報記者 周濤 深圳報道
家住深圳的程海燕像往常一樣前往沃爾瑪購物廣場華僑城店購買日常用品,在選購鈣奶的時候她有了新的發(fā)現:一罐品牌為“惠宜”的鈣奶的標價吸引了她,這種鈣奶110ML每瓶售價3元,比同一貨架上的娃哈哈、樂百氏等其他品牌的同類產品便宜了1/3以上。程仔細查看了包裝:惠宜系沃爾瑪百貨有限公司擁有商標,授權深圳一家公司生產——于是毫不猶豫地將這瓶鈣奶扔進了購物車。
在沃爾瑪購物廣場(以下簡稱沃爾瑪)里,僅冠以“惠宜”這個品牌的食品、家居用品就有大概120種,而沃爾瑪中國56家賣場中則有高達1800種沃爾瑪自有品牌商品在銷售,這占到了其全部25000種商品的1%。
按照沃爾瑪亞洲供應商資源拓展部總監(jiān)馮瑞璋的說法,以上這些甚至連“初步發(fā)展”都還談不上。他透露:“目前自有品牌只占沃爾瑪中國銷售額的2.5%,但未來5年內的目標將是20%。”
這些自有品牌商品不僅在中國自產自銷,而且每年都巨額供應全球沃爾瑪店鋪。設在深圳的沃爾瑪全球采購辦公室自2001年以來在中國的采購量逐年巨額增長,2004年達到了180億美元——而在這每年上百億美元的采購中,居然有90%以上是沃爾瑪的自有品牌商品。
在中國,零售業(yè)的影響與控制力在大眾生活以及企業(yè)群落中日益增強,這導致越來越多的零售賣場推出了衛(wèi)生紙、垃圾袋等自有品牌的日用快速消費品。但絕大部分的零售商都沒有像沃爾瑪這樣大規(guī)模發(fā)展自有品牌的計劃,本報記者對該計劃的方方面面進行了長達數月的調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