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月份紡織品服裝出口創歷史新高
- 據海關統計,今年1月份我國紡織品服裝出口101.8億美元,同比增長23.7%。其中,紡織品出口35.6億美元,增長21.8%;服裝出口66.2億美元,增長24.8%。1月份紡織品服裝出口突破百億美元,創同期歷史之最。
分析1月份出口快速增長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節前集中交貨
2006年春節較往年提前,為避開假期,多數企業將交貨期定在春節前,部分2月份定單也提前交貨,造成1月份出口出現放量增長,預計2月份出口增速將有所回落。
二、 貿易環境趨于穩定
在國家外貿政策調控下,自2000年以來,我國外貿出口持續高速增長。進出口經營權的放開,出口退稅機制的完善,貿易糾紛協調能力的提高使得外貿環境相對穩定,今年1月份,全國外貿出口649.9億美元,同比增長28.1%。在這一背景下,紡織行業比較優勢充分發揮,1月份出口持續高速增長成為必然。
三、中歐、中美紡織品出口數量協議達成
在經歷了激烈的貿易摩擦后,中歐、中美紡織品出口數量協議的達成,為2006年紡織出口穩定增長奠定了較好的基礎。2005年,美國、歐盟取代日本和香港,成為我國紡織品服裝出口前兩大國家和地區。新的數量協議盡管對增長率進行了限制,但基數是建立在2005年已實現放量增長的基礎上,這一限制改變不了穩定增長的大趨勢,對歐美地區出口的穩定增長將決定對全球出口的穩定增長。
四、匯率調整的心理影響逐步弱化
在經歷了人民幣升值初期帶來的恐慌后,企業已逐步適應國家匯率改革政策,對出口影響有所減弱。盡管人民幣升值預期仍然對企業今后的經營造成影響,但國家在這一政策上的“主動性、可控性、漸進性”,使得企業對今后一段時期的出口增強了預見性,有利于企業加快產品結構調整的步伐。
五、棉價趨穩
2005年下半年,國內棉花價格處于高位運行,對企業經營造成了一定壓力。進入2006年,盡管國內棉花供需缺口仍然很大,但隨著國家加強對棉花市場的調控和企業保持理性購棉的態度,1月份棉價沒有出現大幅波動,有利于企業擴大出口。
應當看到,盡管1月份我國紡織出口繼續快速增長,但貿易摩擦、匯率波動、原材料價格上漲等因素的影響依然存在,今年紡織出口仍將面臨諸多困難和挑戰。紡織行業仍需大力推進產業結構調整,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擴大綠色紡織產品出口,加快自主品牌建設,下決心轉變外貿出口增長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