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成功復制近兩千年前的東漢織錦
- 中國絲綢織繡文物復制中心和蘇州絲綢博物館復制的三件新疆出土絲綢文物復制品最近通過專家驗收,并被國家博物館和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文物局收藏。國家文物保護所原所長王丹華等專家稱贊復制品“質似、形似、神似”,復制技術已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這一復制項目是由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文物局、國家博物館和中國絲綢織繡文物復制中心共同合作的。新疆方面提供了新疆尼雅出土的東漢“五星出東方利中國”護膊古錦、東漢“王侯合昏千秋萬歲宜子孫錦”和新疆吐魯番阿斯塔那出土的南北朝“燈樹紋錦”文物原件,這三件都是國家一級文物。
本著“尊重原文物,不容許一點差錯”的原則,絲綢復制專家先后三次奔赴新疆,進行文物原件的測試分析和研究。而且因為年代太久,織物不能用手觸摸和拆撥,測試難度很大。在制定出了詳細的復制規格和工藝圖后,技術人員又反復多次改進蠶絲、染色、上機織造等工藝。經過五年的研究和試驗,他們終于復制出了質似、形似、神似的三件古代織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