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裝企業的號型標準真的該改了
“怎么都是28、29號的褲子,為什么沒有大點的尺碼呢?”小號的衣服、褲子沒人買,而大號甚至特大號的服裝卻賣斷了貨。
在某次特賣冷卻 上,某杭州品牌特意將之前在北方賣剩的小號服裝拿來銷售。因為按常理,北方人的體型比南方人大,小號和中號的衣服正好可以在南方銷掉。可事與愿違,在杭州仍然是大號和特大號的服裝比較俏銷。
另外,杭州某服飾有限公司接到一批襯衫訂單,從小號到特大號的數量是1:4:3:2,總數800件件。從銷售情況看,各個號碼的襯衫分別賣出20件、130件、100件和140件,售出率分別為25%、40.6%、41.7%、87.5%,買大號和特大號襯衫的人居多。該公司的總經理頗感意外:“我們是按廠家提供的大小號比便做的,每個號碼都有明確的尺寸標準。按理說應該是中號和大號這樣的基本身材的人比較多,現在也不知道為什么,反而是特大號最好銷。”
為什么按標準生產的服裝,并不適合消費者的身材呢?
據了解,目前企業生產的標準是指國家服裝號型標準GB/T1335。這一標準是從1981年開始制定的,其間做過了幾次小的修改,到1992年才開始真正推廣。但是從開始制定到現在近25車間,消費者的身材已經發生了變化。英國在前年的號型調查中就發現,婦女的身材整體變大,胸部更加豐滿,腰部曲線則趨向平緩。法國政府也已經開始推出一項“全國定碼運動”,用一年時間對全國1萬多名5—70歲的志愿者進行身體數據測量,然后利用這些通過三維掃描得出的數據制定出一套新的服裝尺碼標準,然后利用這些通過三維掃描得出的數據制定出一套新的服裝尺碼標準,目的是“讓衣服更合身”。
另外,部分服裝廠家在標注號型時比較隨意也是造成號型與消費者身材不一致的原因。按照國家質監總局的規定,無論是進口還是國產服裝,都必須按服裝號型標準GB/T1335標注數字號型,英文安母只能作為輔助代碼標注。但是我們在市場上看到,很多服裝只標注s、M、L、XL等英文字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