樹立中國制造的尊嚴
- 中捷控股集團董事局主席蔡開堅如是說:
“10年,對于生命的歷程而言,是一個短暫而又漫長的片段。許多人在10年里可以為生命帶來了奇跡般的改變,而許多人的10年卻在不經意中流失……”
翻開中捷11年的歷史,我們可以很清晰地看到中國典型民營企業成長的軌跡。
“辦展會的錢用來創新多好”
1994年8月31日,中捷公司創立,當時只有員工四十余人,生產條件惡劣,生產設備簡單,只生產手提封包機與曲折縫兩個產品,技術含量也比較低。在這樣艱苦的創業環境下,中捷人憑著頑強的毅力和拼搏精神,一路披荊斬棘,創造了今天擁有總資產10個多億,員工2000多人,跨縫制機械、汽車配件、房地產、水暖等多個行業的上市公司。“我們的國有企業走過的路并沒有錯,關鍵是體制上制約了它整體思維的執行力,制約了它發展的整體思路。民營企業就不一樣,不論在哪個行業都能放開手做強做大。多元化發展是現階段中國企業發展的必然趨勢。中捷公司董事長蔡開堅說。
談及剛剛過去的CISM A2005,蔡開堅無不痛心地說:“展覽會越來越像在比闊氣了。中捷整個展位的費用加上工作人員的開銷,就要花掉1.5個億。賺一個億,多難啊,如果把這些錢投入到技術創新上該多好,可我們很多企業在這方面卻舍不得花錢,擺起闊來一個比一個大方。
近年來,中捷公司先后舉辦過不少有影響力的公關促銷活動,如2002中捷“愛心點燃希望產品推廣會,2003中捷“精彩紛呈產品SH OW,2004中捷“中國服裝企業家高峰論壇,2005年9月,中國服裝協會在北京新聞大廈舉行2004-2005“中國服裝品牌年度大獎與獨家贊助單位“中捷縫紉機股份有限公司的合作簽約儀式……等等,迅速成為眾人關注的焦點。隨即,中捷又開始對銷售渠道進行整合,從2002年初便著手渠道模式的創新,通過兩年多的渠道改造,基本完成了由金字塔型渠道模式向圓形渠道模式的轉變,現已呈現一種多元渠道并存的局面。中捷一系列大刀闊斧的改革,讓許多業內人士有點摸不著頭腦了。
“用資本將資源一個一個捆綁”
“經過11年的發展,中捷已具備這個資本和實力。對于未來的發展方向、目標和目的,蔡開堅有著非常深刻的認識。
隨著市場競爭的日趨白熱化,激烈性和對抗性的日益明顯,迫使生產廠家的經營更加細致和深入。銷售渠道作為“買方市場”環境下企業最重要的資源之一,經銷商“自我意識”和不穩定性對生產廠家的經濟效益和競爭力形成的威脅逐漸明顯,再加上多層次銷售網絡又瓜分了本來已日益微薄的利潤,銷售渠道的重新整合成為已具備一定經濟實力廠家急需解決的問題。所以,中捷的下一步將繼續進行市場終端的整合。目前,中捷幾乎全面地在做試點,一個一個鋪開,只有把一級牢牢地掌控在手中,才能有足夠的力量去幫助二級,讓二級的腰包鼓起來,才能提高市場占有率。市場整合是企業所面臨的一個非常重要的任務,但并不是所有的企業都能夠完成的任務。沒有足夠的人力資源、資本資源和技術資源來支撐,是無法實現的。中捷就是用資本將它們一個一個捆綁起來的。從目前幾個試點的銷售業績來看,中捷市場整合的策略是成功的,去年,浙江的銷售額達1.2個億,預計明年可達1.5個億。中國紡織服裝出口的受阻,給中捷的發展提供了契機,現在來自大型服裝企業的定單越來越多。
其次,中捷要對行業進行技術創新整合。從目前行業的發展趨勢來看,收購、兼并、擴張、合作成為技術創新整合最為普遍的手法。中捷已經具備這個實力,已經搭建了一個平臺,并已付諸行動。早在1998年初,中捷公司就與全球第一家縫紉機制造商、擁有154年歷史的美國勝家公司合作,成為其在中國的生產基地。2003年10月,中捷公司又與行業首屈一指的德國百福縫紉機工業公司攜手,成立了百福中捷公司,這是中捷實現國際化戰略所邁出的最關鍵、最成功的一步。這些都有利于中捷縫紉機朝技術化目標快速邁進。
人力資源的整合成為中捷下一步規劃中最為重要的組成部分。中捷公司不惜重金先后于2000年、2003年聘請了勝家公司的前資深縫紉機技術專家佐藤秀一先生擔任公司的技術總顧問,德國百福公司的技術總監為公司的技術總監。目前,中捷正著手玉環縣在外高學歷人才的調查、統計工作,準備召回這些人才培養,使其迅速融入中捷文化,再輸往全國乃至世界各地。除此之外,中捷還在高等院校成立了專門定向培養的學習班。只有保證人才的不斷吸入、輸出,才能使中捷長期充滿活力。
“未來五年要培養三個上市公司”
最后,中捷將實現電子電控產業的發展。早在幾年前,中捷公司洞察時勢,準確判斷出電腦平車的發展形式,并提前做好準備工作,所以在機電一體化呼聲響起的時候,中捷能重拳出擊,并占得大部分市場。目前,中捷已成功收購一電子公司,質量、科技含量均處于先進水平。預計明年可生產10萬臺電控器。汽車車床控制器公司明年下半年爭取上市。
“我的目標是:未來5年培養3個上市公司。進入中國500強企業。其中水暖銷售可達3個億,預計明年可做到5個億。未來5年內,我們將要把它培養成亞洲乃至世界的龍頭企業。房地產的利潤已節節攀升。我們擁有一個頂級的研究機構投資顧問公司,因此中捷盡可放心地朝專業多元化的方向發展。蔡開堅滿懷信心地說。
在加與減的天平上,不同的企業選擇了不同的道路。專業化與多元化并不是針鋒相對的兩極。無論是專業化還是多元化,都是企業的戰略行為。事實上,多元化的經營方式符合一定的管理科學理論。如何讓多元化成為餡餅,而不是陷阱呢?這完全取決于多元化之后的管理能力。借用蔡開堅的一句話作為本文的結尾:“在具有中國特色的市場經濟環境下,想壓死誰是不可能的,任何人都不能干預,只有符合經濟規律的發展模式,才能笑到最后。
鏈接
蔡開堅
中捷公司董事長,中共黨員,碩士研究生,高級經濟師,曾就讀于浙江江南理工學院企業管理專業與復旦大學中國企業家創業投資高級研修班。在公司發展的過程中,蔡開堅一直作為企業的核心人物,他身上所具有的開拓精神與創新意識影響了中捷11年的發展史。同時,他還擔任中國縫制機械協會副理事長,浙江省縫紉機協會常務副理事長等職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