紡織品國際市場競爭形成新格局
- 紡織品后配額時代,市場份額將產生新的格局:美、歐和日本的服裝進口占世界市場的份額超過80%,配額取消使美國和歐盟的保護墻坍塌,世界服裝市場供貨商所占份額將由價格競爭來重新確定。一方面,供貨國的數量會增加,但主要進口國會將供貨國集中在幾個主要國家;另一方面,由于配額取消及供大于求,加上工業國的紡織品與服裝需求幾乎不會擴大,行業中價格壓力陡增。TextilesIntelligence的研究表明,2001年至2003年美國自中國進口紡織服裝的價格跌幅超過50%;2002年和2003年歐盟從中國進口紡織服裝的價格下降超過33%。
中國面臨的競爭及優勢
配額取消后,中國與土耳其、歐盟新成員國及中東歐國家、地中海沿岸國家、印度和巴基斯坦等國處于競爭地位,但中國將以規模效應和工資成本低等優勢取勝。
中國:紡織品和服裝生產具有規模和成本優勢,占世界市場的份額將超過50%。中國紡織品和服裝生產具有如下優勢:勞動力市場潛力大,工資成本低的優勢仍將保持;紡織品原材料供應不受前期產品進口的限制,因為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棉花生產國;產品質量能達到客戶的要求;具有大批量生產的能力。在紡織品配額取消前,中國就已在紡織機械行業進行大量投資。據國際紡織機械制造商協會(ITMF)發布的數據,1994年至2003年,中國擁有全球55%的織機和23%的紡紗機;基礎設施較好;與工業國家的采購商之間已建立長期和良好的關系,并在紡織品和服裝市場占據主導地位。2003年,中國占全球4000億美元紡織品和服裝貿易的20%。配額取消后,中國所占世界市場份額短期內會大幅增長至超過50%。
土耳其:與歐盟有地緣優勢,但工資成本相當于中國的三倍。在配額時期,土耳其是歐盟的主要供應商。配額取消后土耳其也面臨巨大挑戰,其優勢將主要在供貨時間快的時裝方面。雖然土耳其具有原材料自給、機械設備性能良好、產品質量好和工資成本低于西歐及產品可免關稅進入歐盟等優勢,但其工資成本是中國的三倍,批量生產能力也不及中國。土面臨的問題是紡織品和服裝出口對歐盟的依賴性太高,對美和日本出口沒有任何優勢。為此土將發展其它門類的工業,以減少對紡織品和服裝工業出口的依賴。總體上看,土耳其在歐盟的進口市場份額將會下降。世貿組織認為,土耳其將在歐盟15國失去約3%的服裝進口市場份額。
歐盟新成員國和中東歐國家:環保、衛生和安全標準費用將增加,生產成本是中國的五倍多。新加入歐盟的國家及中東歐國家(包括烏克蘭)與歐盟15國有地緣優勢。德國企業早已把上述地區作為轉移生產的首選地或進行來料加工的車間。原來這些國家享有充足的配額和免關稅的優惠,向西歐國家出口很方便,而且大部分是敏感的類別,而其它國家(如亞洲)出口敏感類別則受到配額的嚴格限制。配額取消后,歐盟新成員國及中東歐國家的紡織品和服裝生產具有下述特點:為適應歐盟的衛生、環保及安全標準,生產成本費用大大增加;生產成本是中國的五倍多;生產率低下。新入盟國家紡織行業的增值僅相當于歐盟15國的10%,而就業人數相當于歐盟15國的60%;勞動力市場潛力不夠。與土耳其一樣,上述國家的銷售市場主要集中在歐盟15國,其在世界服裝貿易市場的份額也會減少。隨著收入的增加,其國內市場的需求將逐步上升。
地中海沿岸國家:仍然享受普惠制優惠。地中海沿岸國家包括北非國家的工資成本較低,與歐盟也有著地緣優勢,但出口不受配額限制所具有的優勢已消失,對歐盟的出口市場份額也將減少。值得指出的是,配額取消后地中海沿岸國家仍然享受普惠制優惠。如果在世貿談判的框架內達成關稅減讓的協議,這些國家的普惠制受惠幅度將明顯減少。
印度等國:勞動生產率低于中國印度及巴基斯坦等國也與中國一樣擁有低廉的勞動力,原材料供應自給。印度、孟加拉國、柬埔寨和越南的絕對小時工資雖低于中國,但勞動生產率也低于中國,因此其單位工資成本比中國高。麥肯錫公司的研究表明,印度的生產效率只及美國的35%,而中國的生產效率相當于美國的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