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擬在今年內出臺政策保護紡織服裝業
- 印度尼西亞工業部金屬和多種產品司司長安沙里·布克哈里13日說,應國內紡織和服裝生產商的要求,政府目前正在制定保護本地紡織和服裝業的政策安排,希望今年內能夠完成。
他說,為此,工業部正在計算過去三年里印尼紡織服裝生產、出口和進口的數據,作為是否有必要采取保護措施的依據。
印尼紡織品生產商協會此前表示,他們將要求政府(印尼貿易安全委員會)實施保護措施,以應付導致國內一批紡織品和鞋類生產廠家倒閉的日益增長的紡織品和鞋類進口。該協會說,過去5年印尼有30家紡織品和成衣廠倒閉,造成數萬人失業。
印尼紡織品生產商協會主席本尼·蘇特里斯諾說,廉價紡織品和鞋類的大量涌入,特別是來自中國的商品,已經嚴重打擊了國內紡織品和服裝業。
但印尼貿易部長馮慧蘭說,作出上述結論還為時過早。印尼政府將與中國就解決困擾印尼紡織品和服裝生產商的問題舉行會談,包括探討吸引中國紡織和服裝公司到印尼投資的可能性問題。
她認為,印尼國內紡織業仍具有足夠的發展潛力。她表示,為了能在國際市場與中國產品競爭,印尼必須實行國際質量與安全標準,同時提高本國產品的競爭力。政府希望在紡織業方面能吸引來自中國、中國臺灣省和韓國的投資,在制鞋業,則希望來自中國臺灣和韓國的投資。
馮慧蘭說,去年頭11個月印尼從中國進口的紡織品激增了800%,主要是編織衣物、圓領汗衫和T恤和內衣褲等。但進口總值并不算太高,只是從100萬美元增加到900萬美元。
她說,保護措施的實施必須與國內市場占有率進行比較,即該產品是否控制了市場而使國內工業發生動蕩。
馮慧蘭還表示,印尼政府將加強對進口商品的監督,以對付轉口行為。貿易部將從甄選原產地證書發放方面,對出口國產品進行控制。
貿易部已通知其在全國的400個地方商業司,只有其中14個商業司有權簽署紡織品和蝦類出口原產地證書。
此前,工業部長法赫米?伊德里斯曾提醒當地的生產廠商,警惕中國鞋類通過印尼轉口到歐洲和美國。他說,這種行為的目的是避免對中國鞋征收高額進口關稅。
他還說,一些印尼出口商還把來自中國的蝦出口到美國。海洋資源和漁業部將在近期作出是否吊銷5家向美國出口蝦的公司的營業執照,因為他們被證實出口來自中國和中國臺灣省的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