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國際童裝展新品精品不露真容
- 抄襲之風嚇壞企業創意設計舉步維艱
上海國際童裝展新品精品不露真容
本應是傳遞行業最新流行趨勢、展示企業設計實力的國際性專業博覽會上,亮相的卻大多是泛泛之作,新品、精品竟然被企業“雪藏”起來,故意不與觀眾見面。在第七屆中國上海國際少年兒童服裝及用品博覽會上,一些參展企業苦惱地說,國內服裝行業抄襲之風盛行,不僅讓企業的創意設計舉步維艱,而且使整個行業難以擺脫一味比拼價格的低端競爭。
為防抄襲,“雪藏”新品
作為上海國際服裝文化節的一項活動,第七屆中國上海國際少年兒童服裝及用品博覽會近日正在上海浦東舉行。
但記者在博覽會現場發現,國內童裝品牌所展示的新品大多質量平平。無論款式、面料,還是色彩搭配,都很難讓人產生眼前一亮的感覺。好幾家擁有“上海市著名商標”的童裝企業所推出的當季樣品,也不十分出色。
而就在與博覽會現場一江之隔的某童裝生產企業的“樣品間”內,記者卻看到了許多展示現場不曾見到的童裝新品,設計理念、款式等都明顯勝出一籌。
“我們根本不敢把最新設計的產品在展會上公開展示!”這家童裝生產企業的負責人坦言,“參加展會主要是為了接觸客戶,如果客戶有比較明確的合作意向,我們才會把他領到公司內部的‘樣品間’,讓他看我們的新品、精品。”
擁有20年歷史的“笑咪咪”童裝品牌負責人趙鴻翔也有相同的苦惱:“目前,國內服裝行業的‘駁樣’現象比較普遍,而且沒有相應的法律法規。為了防止新品被抄襲、模仿,我們對重點產品只能采取保護措施。”
趙鴻翔說,所謂“駁樣”,就是模仿別人的服裝式樣,搶先一步進行批量生產。“新品今天公開展出,幾天后仿制的低價產品馬上就會出現在市場上,防不勝防。”
據了解,一些服裝批發市場的經營戶只要見到銷路較好的童裝,就連夜趕工制版,款式幾乎一模一樣,“最多換一種紐扣”。
“駁樣”最易引發價格戰
專家指出,我國童裝市場目前仍然處于低級競爭的階段,激烈的價格戰是這個階段最明顯的標志,而“駁樣”最容易引發價格戰。
據統計,我國約有20多萬14周歲以下的少年兒童。盡管全國各地存在不同層次的童裝消費需求,但大多數本土童裝企業推出的是中低檔價位的產品。據了解,由于采用“駁樣”的手法,仿制者不需要支付高昂的設計費、定樣費等。如果仿制者選用品質略差、價格較低的面料,服裝的生產加工成本還可以進一步降低。
業內人士透露,由于進入門檻較低,目前國內童裝行業的“駁樣”現象尤其突出。一件零售價格200元左右的當季新款童裝,“駁樣”的產品只賣40多元。
“駁樣”“駁”不出設計能力
專家透露,許多國外知名服裝品牌一年推出的設計新品多達2萬款,而本土較好的服裝企業一年最多推出1000款左右的設計新品,童裝企業的新款設計數量更少,每年只有100多款。
同時,本土童裝企業的設計隊伍比較薄弱。一家中等規模的企業,擁有的設計人員只有兩三人。葉瑛婷對記者說,國內年輕設計師受“駁樣”之風的影響,鮮有自己獨特的想法。他們公司曾經高薪聘請過一位設計師設計童裝,可結果卻是“駁樣”拼湊而成的作品,讓人非常失望。
業內專家認為,盡管童裝行業競爭非常激烈,但事實上,專業化的、高端的市場仍然有足夠的空間。近年來,國際知名品牌在我國童裝市場展開品牌攻勢,高端市場被逐步培育和占領,而國內企業只能旁觀這場高手間的較量。
“服裝設計過程中的相互借鑒不可避免,但‘駁樣’只能‘駁’式樣,設計能力、品牌內涵是‘駁’不到的。”張渭源表示。目前,國內不少童裝企業已經意識到了這個問題,開始打造個性化品牌,推出時尚產品,進行特色設計,但“這條路還很漫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