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家寶:中國不當美國的替罪羊
- 據英國《金融時報》報道,中國將采取措施應對美國對于雙邊貿易失衡的抱怨,這是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下月訪美的任務之一,但中國同時警告稱,美國也應對本國經濟問題承擔自身責任。
周一晚間,中國總理溫家寶在一個外企高管論壇上發表了未經報道的評論,承諾將采取新的舉措,解決投資者一直抱怨的濫用知識產權等問題。
出席此次非公開會議的兩位高管人士稱,溫家寶補充表示,美國把中國當作其自身結構性經濟問題的替罪羊,這是不公平的。他還要求將這番話轉達給美國人民。
溫家寶發表上述評論的同時,中美雙邊會談與交流明顯增多,中國希望以此為胡錦濤成功訪美奠定基礎,同時遏制美國日益增強的保護主義壓力。
中國本周接待了兩位美國參議員的來訪,他們分別是紐約州民主黨人查爾斯?舒默(CharlesSchumer)和南卡羅萊納州共和黨人林賽.格雷厄姆(LindseyGraham),他們共同起草了一項議案,提議如果中國政府不對人民幣進行大幅升值,就將對從中國進口的商品征收27.5%的關稅。
舒默昨日在北京表示,他們二人訪華并非是來“發布具體的目標”,而是希望看到中國貨幣有一個“進展的模式”。
他表示:“如果說完全沒有進展那是不對的……我們希望從中國領導人那里了解人民幣未來前景如何。”
中國對這兩位議員的接待規格,明顯高于正常情況下來訪的美國政界人士。他們被安排與中國外交部長、商務部長,以及中國人民銀行(People’sBankofChina)行長周小川進行了會談。
溫家寶呼吁美國政府承擔起對華貿易逆差的責任,這在美國得到了一些經濟學家們的贊同,他們將這種失衡歸咎于美國儲蓄長期不足問題。
摩根士丹利(MorganStanley)首席經濟學家斯蒂芬?羅奇(StephenRoach)表示,對中國貨物加征關稅,只能導致貿易逆差轉移到另外一個國家,而且很可能是一個成本結構更高的國家。
他在上周末發表于北京的一篇論文中表示:“如果美國進口來源發生這種轉變,從功能上來說,那將相當于對美國消費者征稅。”
美國貿易副代表卡蘭?巴蒂亞(KaranBhatia)在上海表示,提高人民幣的靈活性,將有助于糾正全球經濟中的嚴重結構性失衡。
他在一次講話中表示:“中國也能夠為全球經濟做出貢獻……做法是提高人民幣靈活性,并允許人民幣對市場力量作出更為積極的響應。”
巴蒂亞補充稱,美國將會考慮就中美貿易爭端問題在世界貿易組織(WTO)中采取行動,但他拒絕透露可能提出的具體申訴內容。
他表示:“對于那些我們無法通過雙邊磋商解決的爭端,也許需要通過其它途徑加以解決,包括訴諸世貿組織爭端解決程序。”
作為胡錦濤訪美之行的部分內容,預計中國將宣布從波音公司(Boeing)購買更多飛機,同時提高棉花、大豆等美國農產品的進口量,以求化解美國的貿易保護主義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