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化---CAD市場解困之路
服裝CAD技術誕生以來,對服裝制造業產生了較大的影響。從服裝設計到排版制衣,服裝CAD技術都起到了集約化、統一化管理的作用,并大大降低了生產成本,提升了服裝行業的生產能級。隨著中國服裝生產大國地位的確立,世界諸多服裝CAD廠商看好中國市場,紛紛依靠經銷商和代理商的協助進軍中國市場,并且已經占據了一定的市場份額。然而,近年來這種與計算機相結合的先進服裝加工技術在中國服裝市場卻遭遇了尷尬境地。
雖然中國服裝CAD市場上的開發商很多,如法國力克、美國格柏、德國艾斯特奔馬、上海德卡、北京天力、深圳富怡、杭州愛科等,但是中國的服裝行業多以中小型服裝企業為主,除了大型服裝廠外,真正能夠購買并利用此項技術設備進行服裝生產的企業并不多。由于受到從業人員素質和行業整體生產水平等因素的制約,就目前的服裝CAD市場而言,CAD并未能達到普及化的程度。而在發達國家,服裝CAD已基本普及。法國、美國等國80%左右的服裝企業都普及了CAD,服裝CAD的應用已經歷了三個階段,而中國的服裝CAD普及還處于第一階段,甚至還出現了一方面CAD生產商積極努力地參加各種展會,進行產品推廣,另一方面眾多服裝企業卻持幣觀望的現象。
針對這種狀況,東華大學的繆元吉教授認為,其最主要的原因在于服裝企業擔心投資風險過大的心理和服裝企業內部高技術人員缺乏造成的。許多企業并不知道如何高效運用服裝CAD系統,即使購進了先進的CAD系統也無益于幫助企業提高服裝生產效率,容易造成系統利用率不高,存在投資成本過高的風險。現在國內服裝企業的技術人員大多對電腦和CAD技術知之甚少,新生代的技術人員雖然懂得電腦和CAD技術,但尚缺乏實際操作經驗。既懂電腦和CAD技術知識,又有實際操作經驗的高素質人員極度缺乏,這就成為了當前服裝企業引進CAD技術的一大障礙,從而使得企業主對這項先進技術抱觀望的態度,不敢貿然投資運用CAD。
不僅如此,許多服裝CAD軟件系統也存在著一定程度不適應我國的服裝加工的現象。由于文化背景、運作模式、操作習慣和語言等各方面存在著中西差異,國外的先進CAD系統難以適應和滿足國內企業生產的實際需要。國內CAD系統的各功能雖然比國外CAD系統更具實用性、更符合我國服裝加工的實際情況和操作習慣,但與發展較快、較先進的國外CAD系統相比,在技術實力等方面仍有一定的差距。再者,服裝CAD普及還受到市場價格(包括軟件價格和硬件價格)的影響。目前市場上軟件的價格存在較大的差異,國內市場常見的服裝CAD系統硬件主要依靠進口,售價也相對較高,這無形中增加了服裝生產企業的成本壓力。
另外,國際服裝CAD開發商和經銷商的實力和服務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CAD產品的普及運用,一旦開發商的培訓和售后服務不到位,就會給服裝企業的生產帶來的一系列問題。
服裝CAD開發商要開拓市場,走出這個尷尬境地,必須走本土化道路。正如德國艾斯特奔馬上海代表處首席代表兼總經理鄧鋒在接受采訪時表示,服裝CAD開發商在向市場推廣CAD的同時,要練好內功,強化銷售、服務、技術人員隊伍的本土化建設,進一步貼近服裝企業,為服裝企業量身訂制個性化生產管理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