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抽檢有毒的10個國際名牌服裝沒有在廣東銷售
- 浙江工商抽檢的有毒服裝沒有在廣東市場上銷售,但不排除廣東服裝存在同樣的問題
據中央電視臺《每周質量報告》報道,浙江工商部門日前在當地抽檢發現,六成國際名牌服裝安全指標不合格,包括鯊魚牌T恤衫、都彭牌夾克、雨果·博斯牌和博柏利牌夾克、雅格獅丹牌男褲等10個品牌。廣東省工商局表示,以上服裝沒有在廣東市場上銷售。
據悉,國家紡織品服裝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去年3·15前夕檢驗了主動送檢的廣州20家名牌服裝,發現約6%的樣品中含有毒性超過蘇丹紅的可分解芳香胺染料,今年還沒有抽檢名牌服裝。廣州市服裝協會副秘書長蔣文浩表示,廣東的企業也不排除存在同樣的問題。
浙江工商抽檢:六成洋名牌正品服裝不合格
央視《每周質量報告》報道稱,日前,浙江省工商局對杭州市幾家知名百貨商場銷售的品牌服裝,進行了一次質量專項抽檢。結果顯示,在抽檢的37個批次的國外知名品牌服裝中,有22個批次不合格,不合格率達到59.5%,其中包括10個國際知名品牌。
浙江省工商局消費者權益保護處副處長潘煒說,這10個國外品牌包括鯊魚、都彭、雨果·博斯、博柏利、雅格獅丹、菲杰等國際知名品牌,不合格產品涉及西褲、襯衫、夾克、T恤、裙子、牛仔褲等多個類別,主要來自意大利、法國、英國、葡萄牙、土耳其、馬來西亞等13個國家和地區。 記者在市場上看到,這10個抽檢不合格的國際知名品牌服裝價格不菲,一般一條褲子要賣到一千多元,一件外套則要四五千元,深得一些消費者喜愛和信賴。
作為參與這次抽檢工作的浙江省工商局消費者權益保護處的邊宇陽表示:“我們就是根據物流的特點,一級一級查下來,第一是要查其有沒有國外進來的報關單、有關的稅單,然后根據稅單進入中國境內以后,發到了哪些地方,這些貨有沒有賣到我們抽到的不合格經銷商手上,結果我們查到了這些不合格貨物有關的增值稅發票,然后一一都對應起來,現在來看,我們查到的這些不合格的服裝都是國外著名公司的正品。”
廣州質監部門:暫未發現相關批次服裝
廣州市質監部門表示,對于服裝類產品一直在進行定期抽查,在之前的抽查中也有發現服裝產品有些指標與國家標準不符,但數量不多。而每次抽查出現的問題也集中在標識管理不嚴格和與國家強制性標準不符等方面。
廣東省工商局消保處有關負責也表示,早在《每日質量報告》報道出街前,3月上旬該局接到浙江省工商部門的相關通報之后對廣東全省的倉庫和市場進行了全面的檢查,發現被點名的不合格批次的服裝沒有在廣東市場上銷售。廣東省工商部門,將會繼續關注此事,如果消費者有發現相關批次的商品在市場上銷售,可以播打12315向本市的工商部門進行舉報。
廣州去年抽查:檢出強過蘇丹紅的毒染料
位于廣州的國家紡織品服裝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去年3·15前夕檢驗了20家知名品牌企業主動送檢的1051份樣品,發現約6%的樣品中含有紡織品禁用的可分解芳香胺染料,其中2%的送檢樣品還檢出高致癌性物質聯苯胺超標,最嚴重者超標達190倍。
“目前送檢的樣品中發現問題最多的也就是標識和甲醛、PH值等這些成份等方面。不過相對來說,偶氮染料的危害性比甲醛更大。”該中心蔡依軍所長如是表示,可分解芳香胺染料也就是人們常說的“禁用偶氮染料”,是由可致癌芳香胺合成的染料,毒性強過蘇丹紅。
對于紡織品安全方面的指標,蔡依軍所長表示,可分解芳香胺致癌性遠比甲醛厲害,因為甲醛有刺激性氣味,易分辨,而且易溶于水,消費者買回紡織品后,一般用水洗一下就可去除大部分甲醛;但可分解芳香胺染料不但不溶水,而且從紡織品外觀無法分辨,只有通過技術檢驗才能發現,并且無法消除,通過皮膚接觸就可吸收致癌。
行家分析原因:貼牌企業和合資廠家把關不嚴
廣州市服裝協會副秘書長蔣文浩表示,造成紡織品質量頻頻出現問題的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首先,我國執行的國家標準和歐洲、美國、日本等執行的標準有所差異;其次,廣州現有約3000家服裝生產企業中,有2000多家是屬于貼牌生產。很多貼牌企業和合資廠家把關不嚴,也造成了紡織品質量容易出現問題;最后,檢測成本也是一個重要的因素。據介紹,目前檢測一件服裝的費用大約需要2000元~3000元,不少企業都會因成本高昂逃避送檢
“除了這些原因之外,現在進口面料的質量問題也不容忽視。”據蔣文浩副秘書長介紹,2002年廣州服裝節期間,曾有一品牌公司特意為服裝節從國外進口了一批面料制成成衣參展,但后來在檢測中卻被發現存有不合格指標:“消費者在購買時不應該太迷信名牌,因為不少名牌現在都是在國內生產的。即使是真正來自進口,質量也不一定能得到100%的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