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系百年
進入雅戈爾,你會為它的龐大而詫異:上游紡織城、中游服裝城、下游旗艦店,雅戈爾構筑的這條完整的服裝產業鏈,目標直指百年企業。
借梯上樓覓商機
1983年,雅戈爾還只是寧波一個小鎮上為安排返鄉知青而設立的服裝加工廠。此時,這個靠2萬元起家的青春服裝廠,整日在為加工訂單四處奔波。
一件做工考究的襯衫,只能賺到五六角小錢。剛剛被工人們推上了廠長位置的李如成不甘心。一個偶然的機會令李廠長怦然心動。為何不借梯上樓?于是,大名鼎鼎的上海“開開有償提供商標及與此相關的技術、信息,寧波“青春作為“開開的分廠自行生產自行銷售。合同簽下了,每件襯衫的純利一下躍增到幾元人民幣。第二年,青春廠便從原40萬元的利潤猛增到上百萬元;第三年其銷售額已達1000萬元,利潤也翻了番。
掘到第一桶金后,青春廠便開始萌生了自己的品牌夢。1986年,“北侖港”誕生;1989年,北侖港襯衫的年銷量已達300萬件。
就在“北侖港如日中天的時候,青春廠做出了令人吃驚的決策:放棄已經成熟的北侖港品牌,與澳門南光公司組建合資廠。對于青春廠來說,這個過程是一次涅□。李如成眼光深邃,北侖港這個帶有強烈地方色彩的品牌在未來發展中的潛力是有限的。企業要上臺階,必須欲火重生。
1990年8月,中外合資的雅戈爾制衣公司誕生,“雅戈爾注冊商標同時問世。
“拿來主義”求突破
“雅戈爾成立伊始,便打出一面大旗:做中國的皮爾·卡丹。李如成的這個拿來主義,不僅讓自己與世界名牌站到了一起,而且很快成為了中國家喻戶曉的襯衫品牌。1994年,雅戈爾摘取了中國十大名牌襯衫的桂冠,還成為全國襯衫行業第一家產品質量免檢單位。那年,中國100個男人中就有12個人穿雅戈爾襯衫。
1994年,雅戈爾開始涉足西服領域,當時,與雅戈爾近在咫尺的杉杉西服已是國內第一品牌,許多人都勸李如成不要雞蛋碰石頭。李如成素有“三不做:看不清的事不做,鞭長莫及的事不做,力所不及的事不做。但這次他說:“我看得很清楚,這個市場大得很!于是,雅戈爾毅然投巨資,從德、意、日等國家引進了現代化西服生產線,導入設計和生產均為一流的意大利工藝,建立了世界上最先進的西服樣板中心。
迅速擴張的市場果然給予了雅戈爾高效的回報。從1994年到1997年,雅戈爾每年的銷售收入平均增長88%,利潤平均增長95%,雅戈爾西服很快成為中國第一。
特色營銷靠變數
李如成這樣評價自己的營銷網絡:“雅戈爾的核心競爭力并不是房地產,也不是巨大的服裝生產能力,而是營銷網絡。
1995年,旨在創品牌、搶市場、爭效益的雅戈爾營銷公司成立,當年就在全國一些經濟發達的大中城市設立了30多家市場部,并以此為依托向地區、縣(市)乃至鄉鎮輻射。兩年后,雅戈爾已在全國建立了156個市場部、2216個銷售點。
上世紀90年代后期,雅戈爾服裝生產能力已居全國霸主地位。此時,作為雅戈爾產品銷售的主渠道開始面臨困境。1998年雅戈爾的營銷模式開始轉軌,在此后的5年間,未雨綢繆的雅戈爾投入11億元在全國各地開設了400家服飾自營專賣店,僅2000年就新購營業面積25000平方米,新開自營專賣店90余家。其中面積在300平方米以上的旗艦店30家。
如果說“大營銷創造大品牌的論斷使雅戈爾的營銷理念越發深刻,那么“大賣場的革命卻讓雅戈爾的營銷理念開始形象化,2005年底,李如成再次投巨資在中國第一商業街上海南京路開設了一家面積達5600平方米的堪稱中國之最的巨型旗艦專賣店。李如成希望中國自主品牌能夠在國際大牌扎堆的地方挺直腰桿,直面競爭。
“逼上梁山”為擴張
2001年10月,雅戈爾傳出消息,向服裝產業上游延伸,打造產業鏈,進軍紡織面料。業內一片嘩然,李如成是在玩火。
李如成要上的是占地面積500畝規模空前的紡織工業城。雅戈爾服裝工業城已是目前中國最大的服裝生產基地了,不過也才350畝。
李如成說,中國服裝產業的現實決定了雅戈爾別無選擇。紡織面料的滯后,不僅在某種程度上加大了服裝生產企業的生產成本,更重要的是已經成為制約中國服裝發展的瓶頸,雅戈爾選擇進入上游產業,是有點被逼上梁山的感覺。
雖然逼上梁山,卻也一石三鳥。
在李如成看來國內服飾市場有限,生產能力已大量過剩。雅戈爾的服裝生產力很強,不能再重復上服裝生產線了,企業要擴張,要升級,要尋找新的經濟增長點,就要向上游產業拓展。李如成認為,服裝只是勞動密集型產業,而紡織則是技術密集型和勞動密集型兼而有之的產業,雅戈爾向上游擴張是必由之路,也是公司另一個贏利點。
紡織工業城的建成,使得雅戈爾成為中國三大面料基地之一。2002年,紡織城投產,當年盈利超過5000萬元。
經過20多年的努力,雅戈爾這個原本裁縫店式的小作坊,依靠橫向聯營起步,通過引進外資、技術、管理以及成功地進行股份制改造真正走向了市場,成為今天擁有50多億元凈資產的大型現代化集團公司。然而,這一切尚未了卻李如成要將雅戈爾打造成百年品牌的心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