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措施確保“東桑西移”順利實施
- 建設200個技術先進、市場服務網絡體系健全、萬畝以上的生態蠶繭基地,形成全國9大新興蠶繭出口產區,即廣西、云黔、陜甘寧、贛皖(含浙西、蘇北)、湘鄂(含粵西)、豫晉(含魯西)、川渝、新疆和遼吉黑(柞蠶)產區;發展50個以“公司+農戶”為主要形式、自動繅5000緒以上的初級繭絲綢加工企業和30個自主創新能力強、集科研開發與生產加工于一體的絲綢工業大型企業;培育20個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國際營銷網絡的國內外知名品牌。
這是商務部黨組成員、部長助理、全國繭絲綢協調辦公室主任黃海在全國“東桑西移”工程暨繭絲綢工作會議上代表商務部提出的總體目標。
據悉,“十一五”期間“東桑西移”工程的主要任務是蠶桑生產以點促面,扶持中西部建立國家級優質蠶繭生產基地;絲綢加工以東促西,大力提升絲綢生產的科技含量和深加工水平;絲綢貿易以內促外,開拓國內外絲綢消費市場,培育絲綢品牌。
黃海指出,“東桑西移”是個系統工程,商務部擬用5年時間打造這一工程,2006年至2008年主要是打基礎,形成初步格局;2009年至2010年將形成規模,全面實現目標。
他強調,為確保我國繭絲綢業繼續保持大國地位并向現代絲綢強國邁進,商務部將采取五大措施保障“東桑西移”工程順利實施:
第一,搞好區域布局及發展規劃。各地商務主管部門(繭絲辦)要認真研究“東桑西移”工程的整體部署,結合本地區實際制定發展規劃,明確工作目標,拿出具體措施,確保該項工程起步順利。要有自身特色,把繭絲綢行業發展和當地經濟發展融為一體,繭絲綢重點產區要力爭把繭絲綢業作為支柱產業,統籌規劃,政策扶持,精心組織,順利實施。
第二,加強法規建設。商務部將在今年內完成蠶桑基地標準的制定,并隨即開展評審。制定《全國繅絲絹紡企業生產經營資格核準辦法》,在審核發放準產證工作中支持中西部和東部企業到中西部發展繅絲絹紡生產。制定《鮮繭收購資格核準辦法》,消除蠶繭收購流通中的地方保護主義和區域市場分割,支持中西部地區發展蠶繭交易。
第三,綜合運用扶持政策。商務部將綜合利用“科技興貿”、“品牌振興”等扶持政策,重點解決絲綢加工關鍵技術研究,確定攻關方向,大力提升絲綢生產的高科技含量和深加工水平,加強絲綢品牌在重大紡織、絲綢展會、新聞媒體上的宣傳力度。在蠶繭基地建設中,力爭國家西部大開發、“退耕還林”的扶持政策,商務部將會同財政部下達資金扶持政策。
第四,加強絲綢的國際合作。為各國政府部門、行業組織搭建平臺,強化我國繭絲綢行業的國際影響力,爭取公平的國際競爭環境,樹立中國負責任的絲綢大國形象。通過制定生絲及其它絲綢產品的國際標準,促進世界繭絲綢業國與國之間的對話,構筑國際絲綢框架,在國際上推廣“高檔絲綢標志”,使之盡早成為國際標志,推動中國絲綢產品和品牌發展。
第五,加大宣傳力度,大力弘楊我國絲綢文化,加大宣傳絲綢品牌力度,提高我國絲綢產品的國際知名度和影響力,為我國繭絲綢業的發展創建良好的外部環境。
黃海說,今年是“十一五”規劃的開局之年,也是商務部實施“東桑西移”工程的第一年,要開好頭、起好步,保持全行業平穩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