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年磨一劍 實現強變
2006年,離縫制機械“強國”又近了一步
從大國到強國,這是一個任重道遠的艱難歷程,僅有信心、決心、愛國之心是遠遠不夠的。為了實現這個中國縫制機械行業多年的夢想和奮斗目標,“十一五”期間中國縫制機械行業將上下求索行進在強國的征程上。中國縫制機械協會理事長田民裕指出,我們行業的發展當前既面臨難得的歷史機遇,又面臨著一系列嚴峻的挑戰。“十一五”時期將是行業發展關鍵的五年,一定要有高度的歷史責任感、強烈的憂患意識和寬廣的戰略目光,緊緊抓住機遇,應對多種挑戰,奮力開創我國縫制機械行業發展的新局面。
機遇 “由大變強”是目標
本世紀頭20年是我國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也是中國縫制機械行業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
“十五時期,是中國縫制機械工業發展歷程中不平凡的五年,也是繼往開來、高速發展的五年。中國縫制機械行業擺脫了上世紀末亞洲金融危機帶來的沖擊,戰勝了非典疫情的挑戰,克服了國際國內經濟環境中的不穩定不健康因素,行業經濟保持著持續快速的良好發展勢頭,取得了讓國際同行矚目的成績。根據中縫協秘書處發布的資料,2005年行業工業總值320億元,是2000年的3.2倍,年均增長26.2%;2005年行業產量達1550萬臺,占世界總產量的70%,使我國成為世界縫制機械名副其實的第一生產大國;2005年出口總額11億美元,是2000年的2.5倍,年均增長20%。
行業經濟結構調整取得顯著進展,產品開發節奏加快,在常用機種中,我國產品品種的覆蓋率已達75%;行業生產集中度不斷提升,形成了一批以擁有中國名牌產品的企業為龍頭的行業大型骨干企業。行業的生產制造水平上了新的臺階,一個分工合理、配套齊全、具有較大規模和能力的縫制機械制造體系已形成。五年來,行業的綜合實力、國際影響力和市場競爭力顯著提高,尤為重要的是,在行業發展的實踐中,涌現出了一批能成功駕馭企業發展的優秀企業家,行業的凝聚力和行業發展的內在動力、活力不斷增強。
面向未來,中國縫制機械工業已站在了一個新的歷史起點上。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階段,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為特征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蓬勃發展,我國經濟將繼續保持平穩較快增長的發展勢頭。這表明,外部環境為我們行業持續快速發展提供了有利的條件和良好的平臺。
挑戰 “技不如人”是現實
面對碩果的同時也必須清醒地看到,我們還存在不小的差距,面臨著不少的問題和嚴峻的挑戰。
主要體現在:一是與國際發達國家相比,我們企業的綜合實力、競爭力比較弱,國際知名企業憑借技術、品牌和資本實力仍在市場上占據著霸主的位置,我國企業生產的產品大都處于中、低檔,在產業鏈的價值分配比例上我們的處境極為不利。究其原因,主要是行業的核心技術受制于人,產品質量技不如人。二是與其他發展國家相比,我們的優勢正在縮小。
近幾年來,以印度、越南、巴西為代表的一部分發展中國家的經濟發展迅猛,我們利用廉價勞動力、資源和市場換技術的方式,推動經濟階段性發展和騰飛所產生的比較優勢,也將在這些國家形成。隨著這些國家制造水平的提高,一些跨國公司已在這些國家投資設立縫制機械廠,并有擴大的趨勢。當然,我國少數企業也已經在實施“走出去”戰略中,邁出了在境外合作建廠的步子。這說明,在抓住世界縫制機械產業主流向我國轉移的歷史性機遇加快發展自己的關鍵時刻,又面臨著如何正確把握產業向外轉移的尺度和節奏,從而更有利于自身發展的新課題和新挑戰。三是縱觀行業發展,我國縫制機械行業已邁入轉型升級時期,結構性矛盾突顯,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開辟行業發展新途徑極具挑戰性。例如,我國縫制機械產量已占世界總量70%,常用產品品種覆蓋率已達75%,行業再發展靠什么?企業發展戰略是什么?企業發展中遇到的體制機制性約束如何突破?行業內企業之間“競爭與合作”的關系、供應商制造商經銷商之間相互依存、相互促進的共贏機制以及科學、健康的專業市場秩序如何形成?推動行業內資產重組與資源整合,優化產業結構,提高產業生產集中度的動力和切入點在哪里?等等,都需要在行業的發展過程中一一解決。
行動 “十五年磨一劍”是準備
“十一五”期間,中國縫制機械行業將在立足創新、調整結構、創建品牌、著眼未來的基礎上,努力完成五項任務。一.堅持科學發展,創新發展模式。二.著力調整結構,轉變行業經濟增長方式。三.增強自主創新能力,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四.進一步推進改革開放,增強行業發展動力。五.培育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優勢企業、奠定行業強國的堅實基礎。
田民裕理事長認為,“十一五”期間,中國縫制機械行業必須實現由數量增長型向速度與結構、質量、效益協調發展型方向轉變。堅持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采用先進制造技術,建立研發和生產制造體系,發展品種,提高質量,建立覆蓋全球的市場銷售網絡,爭取在技術、生產、管理整體水平與國際先進發達國家的差距縮短5-8年,為實現行業強國目標奠定基礎。他認為一個行業強國的堅實基礎最根本的是培育一批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知名品牌和優勢企業。田民裕指出,參與國際競爭與合作,說到底是要靠一批有實力、有人才、有技術的大企業和企業集團,靠他們發揮引領、示范和骨干作用。行業“十一五”規劃提出要培育20個主干企業和知名品牌,這是實現行業“十一五”規劃目標最重要的基礎工程。他堅信一支充滿活力的行業優秀企業家隊伍崛起之日,就是行業優勢企業群形成和世界縫制機械制造強國基礎奠定之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