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縫制機械從幕后走到臺前
- 在今年年初印度舉辦的專業展覽會上,浙江飛躍集團攜其最新開發的具有“一機多繡”功能的新型電腦繡花機首次亮相,受到廣泛好評。業界預計,此款集平繡、金片繡、繩繡、盤帶繡于一體、并能在同一臺機器上實現多種繡花需求的產品市場前景十分看好。據悉,飛躍高科技電腦繡花機的成功開發,僅是我國縫制機械行業科技創新、產品結構優化的一個縮影,目前我國這一行業高檔次、高附加值和機電一體化產品占有的比重越來越大,部分產品已經能夠替代進口。
科技創新提升產業水平
記者近日從中國縫制機械協會了解到,近年來我國縫制機械行業最大的變化是企業已不再只停留在產品數量的擴張上,而是加大了科技創新力度和科技含量高、機電一體化程度高、附加值高的產品生產,進入從量變到質變的戰略轉折。
據海關統計,2005年我國縫制機械行業全年出口各類縫制機械1201萬臺,比上年增長3%,出口額達11億美元,比上年增長34%。國家統計局和縫制機械協會對353家規模以上企業的最新統計顯示,2005年我國縫紉機產量雖然僅增長10個百分點,但是產值增長了29個百分點。上述兩組數據表明,我國縫制機械行業產值增長的幅度遠遠超過產量的增長,產品的含金量大大提高。以電腦繡花機為例,有人把2005年稱作繡花機企業的豐收年。這一年,我國電腦繡花機產值達60多億元,產量達8萬臺,比上年增長70%,電腦繡花機生產及出口在我國縫制機械產業構成中增長最快。
從生產情況看,科技含量較高的多頭繡花機在繡花機企業生產中的比重逐年提高,2005年我國單頭繡花機產量下降21%,而多頭繡花機增長44%。從出口看,由于多頭繡花機出口的比例越來越大,使得我國繡花機出口金額增幅超過出口數量增幅,出口數量上升57%,出口金額大幅增長,高達86%。憑借物美價廉的優勢,國產繡花機在國內市場很大程度上替代了進口,改變了原來由日本、韓國產品控制市場的局面。我國繡花機在國際市場上也占有很大的市場份額,尤其是印度市場,2005年我繡花機對印度的出口量增長高達1.8倍。有資料顯示,我國繡花機出口從2002年以來一直保持高速增長態勢,到2005年出口創匯2億美元,比2000年增長10倍。“十五”期間,我國繡花機從2000年僅占縫紉機整機出口額的5%,到2005年達到20%。
用中國縫制機械協會理事長田民裕的話說,是技術創新帶動整個縫制機械行業的騰飛和發展,正是有了以北京精大豪為代表的高技術企業的開拓發展,才使我國電腦繡花機產量從2000年的不足2000臺猛增至2005年的近8萬臺;也正是由于飛躍、方正、標準、中捷等企業勇于涉足電控系統制造,以及上海鮑曼克斯等專業高技術企業的興起,才使我國平縫機結構升級趕上了國內外市場需求變化的節奏,保證了行業的持續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