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歐盟制造”PK“非中國制造”
- 在沸沸揚揚的"非中國制造"商標風波尚未平息時,一浙商提出申請注冊"非歐盟制造"商標,再次引發了人們對"歧視性"商標的討論。面對"非中國制造",國內企業究竟應該如何應對?
"非中國制造"這個帶有明顯歧視性的商標申請,在中國掀起了一場軒然大波,不僅網上發起了"萬人簽名抗議活動",更有一浙商針鋒相對地提出了"非歐盟制造"商標申請。
浙商憤然注冊"非歐盟制造"
2月20日,歐盟內部市場協調局對"NOTMADEINCHI-NA"(非中國制造)商標進行了初審公告。僅僅兩周后,就有過萬名網民在網易共同簽名反對,希望歐盟不予注冊該商標。3月23日,西班牙馬德里一家律師事務已代表中華商標協會和北京中北商標專利事務所向歐盟市場協調局商標注冊部門提交了第三方觀察意見,申請駁回該商標申請。北京鼎力知識產權代理公司負責人李繼忠在接受中國知識產權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非中國制造"本身是一種敘述性商標,不具備顯著性,沒有可注冊性,目前又在公示期內有人提出異議,該商標申請不予注冊的可能性很大。這個商標申請之所以出現在公告上,就是征求各方意見并不意味著已經注冊,當然不提出異議就有可能給予注冊,可能是由于某些歐洲國家對商標實行不實質審查原則造成的。
就在"非中國制造"風波尚未平息之時,浙江一位民營企業家阮華梁針鋒相對地向國家工商總局商標局申請注冊"非歐盟制造"商標,以此表達"非中國制造"商標歧視中國制造業的憤怒。據相關媒體報道,"非歐盟制造"商標由阮華梁本人設計,主圖案為藍顏色條形碼,下方是一行紅顏色的英文字"Not-madeinEuropeanUnion",商標注冊類別為第七大類第十組,產品主要涉及洗衣機、縫紉機、電梯等,而目前該企業主要產品是吸水座等水泵配件。據悉,阮華梁目前還沒有收到國家工商總局商標局是否受理的答復。由于"非歐盟制造"商標與企業經營產品差別很大,他還準備在網上發布消息,把這個正在申請注冊的商標,免費提供給國內外有實力的相關企業使用。
申請成功概率很低
對于阮華梁申請的"非歐盟制造"商標,中華商標協會專家委員會專家、中企商標發展中心副主任郭修身認為,該商標申請通過審查的可能性很小。我國商標法第十條第三款規定:同國際間國際組織的名稱、旗幟、徽記相同或者近似的標志,除經該組織同意或者不易誤導公眾的除外,都不得作為商標使用;第十條第六款規定:帶有民族歧視性的標志不得作為商標使用。關于歧視性商標的問題,我國和歐盟國家有相應的溝通平臺,世貿組織關于Trips協議對雙方的權利和義務作了明確的規定,協議國有義務保護其他國家和企業的正當權利,我們完全可以依據相關規定通過相應的程序解決這件事情。
據悉,"非歐盟制造"商標的申請人阮華梁曾表示,已經咨詢過相關人士,知道該商標申請被受理的可能性很小,但是還是想通過申請注冊的行為表達一名中國人的憤怒。對此,郭修身還表示,雖然阮華梁申請的商標不符合商標法的精神和相關規定,但他的做法也說明中國有越來越多的企業在關注商標,他們知識產權意識在不斷提高。
理性對待"歧視性"商標
無論是"非歐盟制造",還是"非中國制造"商標,實際都是在近年中歐貿易糾紛日趨頻繁的情況下,民間對此強烈反應的體現形式之一。自去年以來歐盟對華紡織品設限、對華皮鞋反傾銷調查等,引起了國內各界人士的高度關注。
面對"非中國制造"商標申請風波以及針鋒相對的"非歐盟制造"商標申請,郭修申向中國知識產權報記者表示,"非中國制造"商標申請的確深深傷害了我們的民族感情,但還是要理性地去解決問題,采用正常的法律程序來申請撤銷"非中國制造"這個歧視性商標,而不要去傷害全體歐盟國家人民的民族感情,也不要將商標的問題上升到政治的高度,以免引起更多的糾紛。
業內專家表示,"歧視性"商標風波折射出我國企業及相關的部門團體在面對一些涉外商標問題時,應該具有足夠的經驗和法律知識去應對,涉外商標問題,應該按照當事國、地區的商標法律,提出異議或者訴訟,不要放棄法律規定的程序和時效。企業應該把更多的精力放在自己企業的商標保護上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