觸摸全球紡織服裝業脈搏
本刊觀察·服裝
年中國服裝論壇現場
4月的泉州,春寒料峭,但無限的生機在翠綠的季節里醞釀。
第九屆海峽兩岸紡織服裝博覽會(海博會)在這樣的氣氛中款款走來。泉州石獅、4月18日———2個標志性的關鍵詞又一次被人們銘記!
作為全國惟一以對臺為特色的紡織服裝專業展會,海博會經過八屆的精心經營,累計實現訂貨成交額超143.8億元,已是兩岸紡織服裝產業對接與交流的重要平臺。并且,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大背景下,其吸引力越來越強,國際化味道漸濃,一如上月剛在北京落下帷幕的國際時裝周和中國國際服裝服飾博覽會。
這得益于紡織服裝行業在泉州地區的成長、強盛。
進入后配額時代,整個紡織服裝行業經歷了一次次驚險的跳躍。企業家們從機會主義轉型到戰略管理,從優秀到卓越,不斷迎來新的歷練。
因為“地球村”的形成,種種挑戰不僅國內紡織服裝企業遇到,同樣的,海外眾多企業也在經受著考驗。正如國際著名奢侈品品牌咨詢顧問陳紅冰女士上月在北京所說的:“不光中國的品牌面臨著突圍之路,歐洲的品牌也面臨著這樣的問題,他們也時刻想出一些招數給一些品牌新的運作方法,不光是在設計上,同時還有品牌的運作上。”
早報特派北京采訪記者也看到,國際高檔品牌蜂擁進入中國的浪潮起到明顯的帶動作用,一些中檔品牌,甚至是不值得一提的小品牌也企圖通過合作的形式進軍中國市場。
危機意識以及市場動態,都明顯預示著這個行業的競爭現在更趨激烈。有行業人士就坦言:一系列擁有“一流形象,三流價格”的國外中小品牌,將對中國紡織服裝品牌構成最大的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