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服裝業需要找魂 紡織服裝行業分析
- 余明陽在京闡釋服裝突圍之道“中國的服裝企業競爭已經開始由粗放的、簡單的、加工型的競爭轉入更深層次的競爭,這個競爭當中最核心的元素叫分化,分化意味著深化,中國的企業已經開始高度分化,中國的服裝企業高度分化。”聯合國國際信息科學院院士余明陽上月底在北京對紡織服裝行業作了分析。
競爭形勢現在開始進入巧干時代大家知道,凡是最基本的競爭方法往往是最原始的,手段是最簡單的,而在這個基礎之上你只要找到方法就會有很好的前途。
當年有一些人做服裝廠的時候說沒有做過可行性研究,所以敢干,如果做過研究的話肯定就不敢干了。然后開始就苦干,現在開始進入巧干的時候了,進入服裝突圍的時候了。
第一,由中國制造轉向中國創造。現在談到中國創造的時候往往就想到中國設計,其實創造是一個綜合性的創造,包括尋找市場空隙就是一種非常重要的創造。我們知道中國的企業現在已經分為兩類企業:頭腦型企業和肢體型企業。
凡是靠生產領取勞務費的我們叫肢體性企業,凡是品牌研發和終端取勝的企業我們叫頭腦型企業。
現在的社會是無形控制有形的時代,一個品牌、一個研發、一個銷售終端、一個通道、一個途徑,可能比你的制造能力強得多。
去年在一個研討會上,與法國一些頂級企業的董事長對話,這里面有人頭馬董事長、有香奈爾董事長、路易·威登董事長等等,路易·威登董事長說:“我們賣的就是品牌。”中國服裝業需要一個找魂的過程,由一個簡單的裁縫改變成一個設計者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