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關心什么?
- 普通美國人最關心經濟問題。中國是美國增長最快的出口市場,過去的十年間,美國對華貿易增長了300%。2001年以來,美國對華貿易增長速度是美國與世界其他地區貿易增速的5倍。中美貿易有很強的互補性,中國購買美國的飛機、機械設備等技術密集型產品,美國購買中國的服裝、日用品等勞動密集型產品。美國進口價廉物美的中國產品有利于降低通貨膨脹,使美國民眾享受到實惠,美國人因此每年可以節省1000多億美元的開支。而中國利用對美貿易贏余購買美國債券有利于美國保持低利率,反過來又推動了美國經濟發展。
所以,雖然中國經濟的發展與對美出口的增加有密切關系,但對美國來說,中國市場對美國經濟繁榮也不可或缺。由于兩國利益日益相互交織,中美密切的經濟往來已經使雙方間形成了相互依存的關系。發展和擴大兩國經貿關系,已經成為美國社會的主流認識。
但有一利必有一弊。密切的貿易往來也造成了雙方摩擦的增加。據美方統計,2005年美對華貿易逆差超過2000億美元,占美國對外貿易逆差總額的三分之一。由于中國勞動力產品在價格方面有競爭優勢,美國一些企業便在中國投資,把生產轉移到中國進行,美國相關企業工人因此失業而產生不滿。還有一些人則把中國對美貿易順差的產生歸結為中國人為操縱人民幣匯率,造成出口產品價格。而一直強烈支持加強中美貿易關系的工商利益集團在知識產權問題上也有不滿情緒。
從美國國內政治來看,在總統的第二任期,國會對總統權力的制約將會加大,而今年又是國會中期選舉年,中美間的經貿問題會因此而被放大,美國國內政治對中美關系的干擾相應會加強,對中國人民幣匯率、知識產權、對美貿易順差、人權等問題的指責將越來越多。為維護中美關系大局,布什一方面需要排除國內政治干擾;另一方面也希望通過和中國領導人會談,在這些問題上取得一些成績,向國內公眾交待。
從雙邊關系來看,中美之間的貿易不平衡并不是一、兩年內出現的,而是長期形成的,有結構性原因,而且美國方面也有很大責任。美國是發達國家,中國是發展中國家,中國發揮自身優勢,向美國出口低附加值的勞動密集型產品;但美國沒有充分發揮其有利條件,而是在對華出口有高附加值的技術密集型產品方面有許多人為限制,這也是造成美國對華貿易逆差的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