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應更充分
- 俗話說“衣食住行”,可見服裝是人們日常生活的頭等大事,尤其是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的今天,穿得更舒適、更體面、更品位些已成為人們不斷的追求。順應國際國內服裝業發展的潮流,國內服裝業十幾年來,有了突飛猛進的發展,中國服裝紡織品的出口量現居世界第一位,是全世界服裝最大的“加工中心”。
不過也僅是最大的“加工中心”而已,缺乏著名的服裝品牌仍是決定中國不能成為真正的服裝大國的主要原因。不但在缺乏國際的品牌,即使是在國內,國內品單看品牌因素牌對消費者的吸引力也只是停留在較低的水平上,最能吸引消費者的是比國外品牌便宜得多的價格。若將消費者購買產品的境界分為三種(崇拜型、偏好型和熟悉型)的話,國內服裝業只能算是“熟悉型”的,消費者對眾多品牌普遍沒有偏好、當然更不會有崇拜,對品牌的選擇也就停留在聽說過的產品上,從面減少消費的風險,也是在告訴周圍的人:“我穿得還算是有點知名度的牌子,雖不世界著名品牌,但也不是毫無知名度的品牌。”消費者對國產服裝品牌普遍缺乏認知、信任和親近感,這當然和相關的技術(如設計、制版及裁剪等)的落后有關,但筆者從另一個角度看,營銷方面的不充分也是一個不可忽視的原因。
營銷,總的來看就是和消費者溝通,可將這種溝通分為“內容”和“形式”兩個方面,下面我們就從這兩個方面來討論一個中國服裝業存在的“不充分”的地方。
一、內容
1、做了不說。著名詩人臧克家有一句詩是這樣說的?“有人是說了不做,有人是做了不說。”目前國內各行業的營銷也有樣的味道:“有的行業、有的產品明明做不到或沒有某種水平,但說自己有;有的行業和產品明明有某種水平但卻不知道去說出來。”筆者認為中國的服裝業就屬于有好多好東西不去說的那種。
眾所周知,現在全世界除少數國家和地區(如阿拉伯國家等)外,服裝文化就是西方的服裝文化,不是我們的唐裝、更不是長袍馬褂。由于我國現代服裝業發展的較晚、歷史較短,國內又缺乏相關的各種技術人才,給消費者造成“崇洋”的心理也是很正常的,認為服裝(尤其是西裝)還應該是國外的品牌好,這也是為什么聽起來像國外品牌(哪怕是地道的國產貨)的服裝較容易吸引消費者的原因。不過我們也得確實承認,國內的服裝業目前和一些國際大品牌相比還是有差距的。國內許多大的服裝企業自然也意識到這一點,引過國外的工藝、用進口的面料、甚至請國外的設計師。但為什么不把這些告訴消費者呢?就筆者所看到的國內的服裝廣告而言,幾乎永遠是漂亮或有型的模特(當然有時候是模特)以唯美的風格擺著各種POSE,當然這種感性的刺激是需要的,但理性更不可少啊?國外的品牌這么做廣告可以,因為人家的設計師肯定是外國的;國內的服裝也這么模仿,恐怕不是最好的一種方式,總讓人感覺這款服裝的設計師就是我有可能在公交車上碰到的張師傅、或就住在我家隔壁的老劉,為什么不告訴我這款服裝的設計師是來自意大利的貝盧斯科尼或法國的希拉克呢?我想這兩種感覺肯定是不一樣的。
還有,工藝呢?難道就沒有什么可說的嗎?好像有個品牌說過他們的服裝要縫大概多少多少針,這顯著多專業啊!你也可以告訴消費者,您這一件衣服要經過設計、裁剪、縫紉等多少位大師(或技術人員)的通力合作呀,這多讓人肅然起敬啊!或許有人說,大家都是這么做的,沒什么好說的。但別忘了營銷上有一個規律:誰先說就是誰的,誰的嗓門大就是誰的。這種案例多得很。
2、消費者能體驗到并認同的感覺。現在不是講體驗式營銷嗎?你喊出的口號一定要讓消費者能體驗到某種東西、認同它并為它所吸引,才能引起購買欲。看看服裝業的廣告吧,不是假大空的口號、就是那種有點“意識流”的不知所云。記得有一個西褲的廣告:“某某西褲,中國人的驕傲。”天哪,是什么的褲子,讓十三億中國人為之驕傲?是原子彈爆炸?還是宇宙飛船上天?就算是這兩樣中國人也沒驕傲到哪兒去呀,一條褲子就讓中國人去驕傲,是不是有點太把自己當回事兒了?這怎么能取得消費者的認同和共鳴呢?那個還算有點知名度的柒牌西服,請的是大名鼎鼎的功夫皇帝李連杰,廣告詞是“男人就應該對自己狠一點”。筆者后來了解這句話出于葉茂中先生的一個人生感悟。大概意思是說沒有人能隨隨便便成功,男人應該克服各種困難刻苦努力工作,和“要想人前顯貴就要人后受罪”之意差不多。對人的教育意義是有的,但這和西裝有什么關系?消費者從這句中除了體驗到“自虐”外,還能體驗到什么?柒牌在這之前的一個廣告更讓人不敢恭維,其廣告語是:“男人對西裝的要求,就是女人對男的要求”,怎么看怎么都覺著有點“色情”。西裝是男人的一種體面,我想穿著這種品牌出入各種場所恐怕不見得會有多體面,除非把品牌藏起來,或有人問起時別說真話,那干脆還是換個別的品牌的西裝穿吧。還有服裝的廣告,除了讓人感覺畫面確實漂亮之外,臺詞簡直就是朦朧詩,如果把聲音全去掉只留最后的品牌名,我敢說效果是不點不會差的,花那么多錢播這種消費者聽不懂(不知說種話的人本人是否能聽得懂)的廣告是多么的浪費呀,那可是真金白銀的扔給媒體的呀。不過有些國內服裝品牌的廣告還是不錯的,尤其是運動休閑類的服裝,如李寧的“一切皆有可能”,美特斯?邦威的“不走尋常路”,讓人體驗到鮮明的品牌個性,并產生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