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準年報曝董事長趙新慶突遭免
4月25日,焦急的投資者終于等到了原本應于5天前披露的G標準(600302)年報。乍看年報,2005年實現主營收入10.54億元、凈利潤1億元,生產經營一切正常。但細讀之下不難發現異常之處——公司第三屆董事會第二次會議決議公告中突然增加了一項決議,即“由于人事調動原因公司原董事長趙新慶不再擔任董事長職務”。如此重大的人事“地震”為何此前并無任何征兆?連續三次推遲披露三屆董事會二次會議決議公告和2005年度報告背后的真相究竟是什么?
董事長突遭“罷免”
4月20日,標準公告稱,由于公司三屆二次董事會會期超過前期安排,相關準備工作推后,因而不能按時披露決議公告和年報,特推遲至4月21日。但在隨后的21日、24日公司又連續公告推遲披露年報和相關決議公告,直至25日年報面世。
據知情人士透露,公司按計劃于4月18日上午召開三屆二次董事會,會議一直開到晚7:00左右,在商討完原定的7項議案后,與會的5名董事突然向趙新慶“發難”,指出其工作中的諸多不是,提出要撤換其董事長職務,趙新慶則認為對其個人的意見可通過黨委和組織程序向國資部門報告,這樣做不合適,并以原定議案中并無此動議為由提出休會,并離開了會場。隨后,其他董事繼續開會,罷免了董事長,還選舉了董事會臨時召集人。
不平靜的7天
如果從18日晚形成董事會決議,既成事實算起,直到25日公告,過去了7天,事實上,這7天,對于此次人事“地震”的每一個直接、間接參與者和相關部門來說,都是極不平靜的。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陜西證監局在獲知此事后,立即著手相關工作,其態度十分明確:作為監管部門,不會介入這種企業人事變化的是是非非的判定中去,關鍵是看其相關程序是否合法合規,同時要求公司必須做好信息披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