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馬尼亞將重拳出擊皮革領域的造假行為
- 羅馬尼亞海關總署打擊假冒和盜版產品辦公室主任蓋奧爾蓋·塔米特洛伊日前宣布,雖然近年來世界各國都通過完善立法、加強執法等措施打擊侵犯知識產權的不法行為,但效果卻不盡如人意,目前幾乎所有的經濟領域都存在造假和盜版等侵權現象,徹底根除這一問題尚需付出很多努力。經濟合作和發展組織(OECD)的一份研究報告顯示,1998年假冒產品占到了全球貿易的5%-7%,同期歐盟國家共查獲并沒收了價值1000萬歐元的假冒貨物。
近幾年來,除了假冒產品的數量顯著增長之外,造假貨物的種類也呈現出多樣化趨勢,給消費者的安全和健康帶來極大危害。幾年前,假冒產品主要集中在服裝、鞋和化妝品,而現在已波及到了辦公電腦、醫用棉簽、食品、汽車零部件、藥品以及家用電器等多種產品。
研究顯示,從世界范圍看,約有70%的假冒侵權產品是由海關部門查獲的。羅馬尼亞查沒的80%的假冒貨物是由康斯坦察港的兩個海關完成的,其中大部分涉案產品來自中國。2005年,為適應加入歐盟的需要,羅馬尼亞頒布了2005年第344號法律,將歐盟海關方面的法律轉化為羅國內法,簡化知識產權所有人維權和海關當局執法的程序,在通關過程中加大對侵犯知識產權行為的打擊力度。
2005年,羅海關總署共受理知識產權所有人的維權申請225件,而2001年只有6件。今年第一季度,海關受理的申請數目為48件。從執法數量看,2005年羅海關總署針對假冒產品的執法次數由2001年的4次提高到了398次,全年沒收的假冒產品數量近360萬件(套),2001年的數量僅為6978件(套)。在所有的假冒產品當中,服裝所占比重最高,其次為鞋、化妝品、移動電話配件、皮革制品和文具。(駐羅馬尼亞使館經商參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