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渠道等于財富
- 相比其他行業,紡織行業資本投入較低,是民營企業家創業的搖籃,2005年民營經濟獲得了紡織行業利潤的99%。在收入增速下降、子行業分化明顯的背景下,未來我國紡織行業的價值創造將向印染、服裝設計和服裝銷售轉型,印染產業的前景尤其看好。
紡織行業未來的發展趨勢將是渠道為王,紡織企業一方面應與國際品牌企業合作,獲得國外銷售渠道和提高技術;另一方面應加強國內營銷渠道,分享內銷市場的穩定持續增長。
高芳敏 方軍平/文
2006年度紡織服裝行業共有18名企業家入選“《新財富》500富人榜”,財富額在5-12.2億元之間不等,排名在183-387名之間。按子行業來看,平均分布在印染、家紡、毛紡、針織、服裝、無紡等行業;按地區來看,主要集中在紡織服裝大省的浙江和江蘇。我國紡織行業低資本投入和勞動密集型特性,不斷成就了民營經濟財富創造的神話。
紡織行業資本投入低,民營經濟獲得行業利潤的99%
紡織行業的固定資產占總資產比例在35%左右,相比其他行業,資本投入較低,是民營企業家創業的搖籃。過去5年間,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在總的銷售收入中的占比由25.2%下降為9.2%,企業數目占比由14.7%下降為4.3%。2005年,民營企業利潤率和期間費用率分別為3.8%和6.4%,而同期國有企業利潤率和期間費用率分別為0.36%和9.8%。民營經濟以行業82%的固定資產、88%的就業人口,實現了91%的行業收入,創造了99%的行業利潤(表1)。
民營經濟快速壯大的同時伴隨著民營企業外貿出口快速增長,過去4年間,民營企業出口占總出口比例已由2001年的2.5%提高到2005年的26.7%。
收入增速趨向回落,子行業分化明顯
紡織工業協會的數據顯示,2005年規模以上紡織品與服裝企業實現銷售收入1.98萬億元,出口交貨值5737億元,工業增加值4999億元,利潤690億元,同比分別增長26.3%,18.2%,26.5%和35.8%。剔除統計口徑的差異,紡織行業收入和利潤同比增長19.2%和27.9%,收入增幅下降趨勢明顯。
2005年基于自由貿易的預期,前期高增長投資導致的行業產能集中釋放。在遭遇美歐等貿易設限環境下,行業一方面承受著棉價上漲的現實成本壓力;另一方面承受著人民幣升值和貿易設限下的收入增幅減速。大量出口轉內銷產品的激烈競爭降低了產品市場價格,行業毛利率下降趨勢形成,2005年行業銷售毛利率、利潤率和凈資產回報率分別為10.60%、3.48%和10.85%,毛利率同比下降0.14個百分點,利潤率和凈資產回報率同比上升0.17和1.32個百分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