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化還是流行化 中國服裝走向世界兩難抉擇
- 檔次低,利潤薄,制約了中國服裝出口檔次和效益的提高。面對更加激烈的國際競爭,加快服裝出口名牌的培育和推廣勢在必行。
國外客商:加強設計,體現民族特色
在99屆廣交會上,當問起對中國服裝的看法時,國外采購商大都贊嘆說價格不錯、質量也好,可是當進一步問及與法國、意大利的服裝比較時,他們都忍不住笑開了,仿佛這兩者根本不具可比性。一位美國客商指著廣交會展廳里的服裝說:“我從來沒聽說過任何品牌的中國服裝。你們的服裝顯得很過時,一點也不時髦。”
大部分國外客商都表示很喜歡具有中國民族特色的服裝,但很奇怪這樣的服裝為什么越來越少。在廣州中國大酒店一樓,看到了這樣一幕:兩個“老外”在各種國外著名品牌的零售店前目不斜視地快速走過,突然眼前掠過一件印有敦煌工筆畫的時裝,他們扭頭盯著衣服倒退了三步,然后毫不猶豫地拐進了商店。
雖然這幾年中國服裝業一直在盡力追趕世界流行趨勢,但至今沒能形成自己的獨特風格和特色。“民族特色”并不是說就是旗袍,或者是在領口釘個盤扣,而是在設計理念上以五千年的中國文化為底蘊。這一點,相信很多中國設計師都懂,但由于不能引導流行,總避免不了跟在國外流行趨勢后面亦步亦趨。
設計師:結合企業發布流行趨勢
“對于中國服裝業來說,已經沒有國內與國際市場之分。市場定位一定要準確,這就需要我們設計師和企業都參與到市場調研中去。”著名設計師吳海燕說。
據了解,國外設計師一般通過自己的設計公司進行專門的市場分析,例如巴黎就有200多家設計公司,他們隨時關注世界文化趨勢,然后為企業提供流行資訊。中國設計師必須關注世界文化藝術前沿,并將觸角延伸到建筑、電影等相關領域,充分掌握世界各地服裝的流行資訊,與企業緊密結合,設計生產出有獨特創意的服裝。
企業:科技創新,提高營銷水平
廣東名瑞集團總經理蔡民強介紹:“關鍵是要創新,要敢于到世界上去闖。”
創新體現在設計、面料、工藝等方面。雅戈爾集團副總經理孫云彪強調,企業要有自己的面料研發,要不斷利用高科技開發新的面料,滿足新的市場需要。
浙江凱喜雅公司副總經理江臨峰說,企業現在遇到的最大困難是在營銷上。“一些國外的品牌銷售商店想要我們的產品,他們希望我們在國外有專門的供應商”。
波司登下狠心在營銷網絡的建設上先行一步,他們直接和國外大的采購商如沃爾瑪、家樂福合作,還在國外高薪聘請當地的銷售人員。副總經理楊俊介紹:“為了防止配額取消以后企業間的無序競爭,我們已經開始挑選顧客了,并不是所有單子都接,爭取提高客戶層次,打入高端名牌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