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月安徽省紡織服裝出口情況分析
- 根據海關統計,安徽省紡織服裝1-4月出口3.29億美元,同比增長13.7%,比一季度出口增幅略有下降。
今年以來,全國紡織服裝出口總體趨穩,1-4月增長22%。但由于設限類別配額成本的上升,歐美訂單向印度、巴基斯坦等東南亞國家轉移的趨勢越來越明顯,同時,由于受配額限制,國內一些出口商將貨物轉運到東南亞和港澳地區后再貼牌出口,如果這種“潛貨”量持續增長,極易引發更多貿易摩擦。據海關統計,我國部分非設限類別如8、9、12、13、15、29類數量增長率已達100%-6600%,特別是8、12、13、15和29類價格降幅均超過15%,已引起歐盟關注,有可能遭致歐美等國采取“特保”和反傾銷。另據悉,巴西、哥倫比亞等發展中國家也陸續開始對中國紡織品出口提出設限,形勢不容樂觀。
從安徽省情況分析,1-4月安徽省紡織品出口1.74億美元,同比增長9.2%,增幅有所下降,其中以絲織物下降最為明顯,降幅達20%。這主要是由于自去年開始,國內市場絲綢產品價格一路飄升,從而嚴重影響了外銷出口。1-4月安徽省服裝出口1.56億美元,增長19.2 %,其中以梭織服裝出口增幅最大,增長約30%。
目前影響安徽省紡織服裝出口的主要因素有:
一、紡織原料產品占出口比重較大。初級原料產品出口不但貨值較低,利潤空間小,而且極易受到國內外市場價格波動的不良影響。
二、服裝產品檔次較低。安徽省主要以梭織、針織服裝出口為主,梭織、針織服裝出口占全省服裝出口的90%、紡織服裝出口的45%。但與全國相比,安徽省服裝主要還是中低檔產品,價格較低。以1-4月梭織服裝出口價格為例,安徽省平均價格為2.71美元/件(套),比全國平均價格低30%。
三、生產企業規模較小,出口產品貨源60%來自于外省。安徽省生產企業總體規模偏小,而且技術相對落后,企業管理水平普遍不高,產品沒有特色,大部分貨源出自外省。
四、產業集群化程度不高,綜合競爭能力不強。紡織服裝業產業鏈長,配套性要求較高,適宜集群式發展。從我國紡織服裝出口現狀看,凡紡織品出口強省,均已形成多個比較成熟的產業集群。而安徽省馬鞍山、蕪湖等地尚未形成完整、成熟、配套的紡織服裝出口加工基地,難以適應高效運轉、快速反應、優良服務的國際市場需求。
近期安徽省商務廳將會同有關部門研究和制定進一步擴大安徽省紡織品出口的有關促進政策,提高安徽省紡織服裝出口綜合競爭力,確保今年紡織服裝出口增長20%的目標順利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