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婦女服飾
- 五金展在孟買市尼赫魯展廳舉行。
在從賓館到展館的路上,看到了印度婦女的打扮,覺得好奇。滿街的婦女,不管是小女孩、大姑娘,還是老太婆,一律都著印度民族服裝。這種民族服飾很特別,頭上是一塊花布,一圈又一圈,扎得緊緊的,身穿長裙,五顏六色。有的干脆把花布將身體圍起來:上身一塊扎幾圈,下身一塊像圍裙,從腰上一圍,肩部再披上一塊布。長裙、長袍一直拖到地面,走起路來一扭一扭。由于是長裙,很難走快。如果有人催她走快點,她肯定要絆倒。
印度婦女的穿著明顯是沿襲了古老的民族傳統,與現代服裝截然不同。
有人說:這就是落后的印度。
我反駁說:這是印度民族的偉大。
為什么我這樣說呢?芽我認為,印度人可以接受西方的民主,尤其是18世紀受到英國侵略,印度成為英國的殖民地后,舉國上下都會講第二種語言———英語,這在當今世界技術交流信息傳遞方面有著極大的方便。又比如印度的計算機軟件生產,堪稱世界一流,我國軟件不能同印度相比。但印度在接受外來先進技術先進理念的同時,絕對不放棄自己民族的特色。假如一個國家,一個民族,見到外來民族的新鮮東西,就一味追求、仿效,反把自己民族傳統的東西丟了,那才是最危險的民族。而印度恰恰在這個方面做得非常好。盡管外來民族統治印度這么多年,他們始終沒有放棄自己民族的傳統,不被外來民族同化,印度仍然是一個傳統的印度,是一個偉大的民族。
由此我聯想到前段時間,在我國放映的韓國電視劇《大長今》,據說收視率很高。這里除了演員演藝好外,其中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該劇適應中國人的心理狀態。如演員的服飾,待人禮儀,午餐桌的布置,劇中人就餐時的碗筷等,清一色地模仿了我國唐朝的特色,讓中國觀眾感到觀看《大長今》好比又回到了唐朝那個時代。韓國作家和導演善于繼承和挖掘民族傳統中的先進東西來打動現代的觀眾。
我們學習國外一切先進東西來發展壯大自己的國力,這是完全必要的。閉關自守,固步自封,無視國外的先進技術,必將導致落后與倒退,是沒有任何出路的。中國近代史上,滿清政府已經吃夠了強敵入侵的苦難,這個教訓永遠都不能忘記。
但是我們在學習國外先進經驗的同時,切切不能忘記自己民族長期積累起來的先進理念。幾千年來弘揚的民族文化、倫理道德不能丟;幾千年的文明禮儀不能丟;幾千年來尊老愛幼、關愛弱者的優良傳統不能丟……
這就是我為什么講印度婦女保留民族傳統服裝是印度民族的偉大之處。但并不是說我存在著提倡現代中國人去穿唐代服裝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