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屆濟南國際服裝文化節秘書長語出驚人:濟南人的時尚感落后十余年
- 一杯清水,一件休閑T恤,面對記者侃侃而談。如果不知道底細,誰也想不到他是一個成功運作50多個商業項目的服裝界大亨。他,就是首屆濟南國際服裝文化節秘書長譚昊成。
“現在濟南人的穿著水平,只能趕得上90年代初的流行趨勢。”5月27日,因為籌備服裝節,譚昊成來到濟南,縱論濟南服裝時尚。
“拉一把”濟南服裝業
譚昊成,香港柏城百年商業運營機構大陸區首席執行官。早年從事過媒體、廣告、房地產等多種職業,現在專門運作服裝項目。
“人類因改變而進步。”譚昊成說,不管什么事情,都要體現一種變化,在變化中尋求發展和提升。正是出于這樣一種理念,譚先生決定讓服裝行業并不發達的濟南來一次脫胎換骨。
他認為濟南的發展潛力很大,市場也較為廣闊。處于對當地文化的認同,他決定“拉一把”濟南服裝行業。
為了這次服裝文化節,譚昊成花費了很多精力。從開始籌劃到現在已經將近4個月。他說,舉辦這樣一次服裝節,目的就是希望改變濟南人以前穿衣的觀念,為山東服裝行業的升級提速。
本次服裝文化節將從6月23日延續至7月20日,歷時近一個月。本次服裝文化節直接設在服裝賣場——濟南世購國際服裝廣場,對市民不收取任何費用。
觀念制約濟南時尚發展
說到制約濟南時尚發展的因素,譚昊成說,觀念是個大問題。
濟南是個深受儒家思想影響的地區,這里的人們都較為保守,思想總是一成不變。
“就穿衣來講,濟南與哈爾濱就形成了非常鮮明的對比。”譚昊成說。哈爾濱是一個流行的天堂,那里的人都非常重視穿著打扮。濟南就完全不同,人們絕不會把錢過多地花在買衣服上,“現在濟南人的穿著水平只能趕得上90年代初的流行趨勢,落后了十余年”。
譚昊成有一個深刻的感受,哈爾濱人每月在穿衣上的消費占全部消費的70%,他們有一種奇怪的現象:穿著皮草騎自行車。哈爾濱人可以吃不好,用不好,但是絕不能穿不好。而濟南人恰恰相反。
濟南服裝業將進黃金期
譚昊成說,山東服裝業的發展條件是相當優越的。首先,廣州、哈爾濱都很時尚,但南北方的貨物流通實在是煞費周章。濟南正處在中國東部的中間位置,向南向北都非常方便,輻射的城市之多也是全國罕見。其次,山東人口數量居全國第二,就消費群體而言也占盡優勢。再次,山東整體的發展相當均衡,沒有很落后的地區拖后腿,發展起來沒有后顧之憂。
就目前而言,山東的服裝產業的確不夠發達,甚至連自己的品牌和設計都十分匱乏。但是,正是處女地才有更大的改革機會。濟南具備這樣有利的條件,馬上就會迎來一個黃金時期。
廣州發展服裝加工產業用了10年時間,浙江發展的時間也不短。譚昊成說,濟南從現在開始發力,兩三年的時間就可以成為繼廣州、浙江之后的又一大全國服裝生產基地。
譚先生估計,從現在到2010年,濟南服裝業將進入黃金時期,服裝消費將占到總消費的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