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服裝業:要么學會吃肉,要么自己喂狼
- 一.服裝SPA這個狠角色:自何方而來,又將向何方而去
眾所周知,SPA是Speciality Retailer of Private Label Apparel的縮寫,直譯就是“自有品牌服裝專業零售商”。看看美國GAP,日本UNIQLO,西班牙ZARA,日本HONEYS這些知名SPA的市場表現,曠日持久的價格戰、裂變式的店鋪擴張、固有服裝流通渠道的徹底改變,大家算是認清了SPA的真面目:服裝SPA,服裝業里的狠角色。至于為什么能有“狠”的本錢,那還要稍微看看SPA的歷史。
SPA的出現幾乎徹底改變了服裝業運作的固有模式:20世紀前半以來,夏奈爾等大小時裝設計師的卓越努力—比如所謂批量生產的高級成衣和平民化的時尚概念—算是把時裝拉下了神壇。但是,當人們獲得了平等消費時裝的權利并習以為常之后,卻發現除了時裝以外他們還需要點兒別的衣服:這種愿望如此之強烈,以至于80年代開始服裝休閑風開始席卷全球。
可是當時的服裝業(至少是美國服裝業)沉浸于“時裝革命”的成功感覺太深了,服裝設計師—時裝發布會—為了變而變的什么設計理念—多層分銷緩慢周轉,這樣一種也許高檔時裝都不一定適應的行業圣經,根本滿足不了消費者們的新需要。于是當然,SPA的開山鼻祖美國GAP就借機躥了出來,并且一鳴驚人,紅到發紫。
80年代末90年代初,GAP在美國本土和海外市場的巨大成功得益于GAP式SPA的如下創新:從生產到零售的全盤控制,盡可能減少中間環節,以及零售商自有品牌(Private Label)。GAP式的SPA零售模式的歷史地位不容忽視:現代SCM 供應鏈管理) 即起源于此(當然不僅僅限于GAP一家)。伴隨著GAP在美國本土及海外市場上的成功,SPA這種制造-零售一體化經營模式也得以在世界范圍內廣為傳播,從而催生了更多的優秀SPA:
比如90年代前半日本的UNIQLO(中文名 優衣庫),和90年代中后期西班牙的ZARA,等等。如果說80年代的SPA更多的被理解為一種服裝零售模式的創新,所以多被服裝零售企業所采用的話,現代SPA則更多地被認為是SCM管理在服裝產業里的一種運用,換句話說,是一種服裝事業運營戰略:這意味著SPA不在僅僅是服裝零售企業的專利,批發企業或者制造企業同樣適用(比如西班牙ZARA,本身就擁有龐大的制造能力)。
所以諸位可以看到,SPA本身也是一個不斷進步進化的過程,所以我一聽到有人大喊“狼來了”就不由得要問:“究竟,是那只狼要來了?它如何長相?體格如何?是單干還是湊伙?…”唉!警覺是好事,可總有些人分不出狗狗和狼來…
但是不管是20年前還是今天的SPA,其本質都一樣:服裝業里的“食肉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