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企業:“不能老在夾縫中生存”
- 對于貿易摩擦,大家不要認為它很快就能過去,不要想用常規的手段解決問題,也不要太多依賴政府。在全球化這個大背景下,如果著眼企業的長遠發展,很重要的手段就是“走出去”
編者按:大亞—新華企業發展論壇(系列之二)日前在上海舉行。該論壇由新華社上海分社主辦、大亞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協辦。論壇上,部分學者及企業界人士圍繞“中國企業如何‘走出去’”進行了交流。這里編發的是上海對外貿易學院院長王新奎的發言摘要,他著重論述了中國經濟發展對世界經濟和貿易格局產生的影響,以及中國企業“走出去”的重要性和緊迫性。
一塊“大石頭”,砸在幾個國家和地區
為什么在現階段,中國企業“走出去”已經成為迫在眉睫的事?這首先要從中國經濟發展與全球經濟的關系說起。
從上世紀90年代初到現在,中國經濟已經歷15年高速增長。這對全球經濟產生了什么樣的影響?用一句話概括,中國這樣一個貿易大國出現之后,原有的全球經濟和貿易均衡被打破了。中國2001年加入世界貿易組織,2001年,我們進出口總額是5000億美元左右,到了2005年,進出口總額達14220億美元,短短4年,增加了近1萬億美元。2001年,我們出口額是2660億美元,2005年達到7620億美元,4年間凈增近5000美元。2001年的進口額為2440億美元,到2005年達到6600億美元,凈增近4200億美元。
這么巨大的貿易變化,怎么不會對全球貿易均衡產生影響呢?
更嚴重的是,出口絕大部分集中在幾個國家和地區,其中,對美國和歐盟的出口始終占總量的近13,比重還在不斷提高。再看一看中國貿易順差的來源。2005年,順差總額達1040億美元。貿易順差額排在前十位的國家和地區,順差總額從2002年的1127.1億美元增加到2005年2921.1億美元,其中,對美貿易順差,2002年是472.2億美元,到2005年是1141.7億美元。全球經濟和貿易的規模就這么大,中國這么大一塊“石頭”砸下去,而且就砸在幾個國家和地區身上,貿易摩擦當然不可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