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為紡織品配額浪費買單
- 青島即發集團最近才發現,盡管期限已到,公司卻無法用完部分輸歐的紡織品出口配額了。而就在8個多月前,“即發”是通過與國內諸多廠家的激烈的配額競標之后,才獲得了這些配額的使用權。
過程來之不易,結果卻不盡如人意,這種戲劇性的變化是即發集團早前無法預料的。而和“即發”一樣處于困惑狀態的紡織企業不在少數———商務部最近的統計表明,目前有相當部分的企業對于歐美紡織品出口配額使用率不高。
按照官方的說法,這種不高的紡織品配額使用率被稱為配額浪費率,并且估算出今年的配額浪費率可能達到20%。直接的數據支撐是,截至4月中旬,中國今年出口歐美的31類設限紡織品中,平均清關率僅為32%。
由于2005年簽署的中歐、中美紡織品協議規定,當年出口配額數量的確定以上一年的出口數額為基數,配額的浪費勢必導致明年配額數量受到影響。商務部外貿司負責人近日表示,對浪費配額的企業將加大處罰力度。
這種處罰決定顯然是“即發們”不愿意看到的。
意料之中的結果
此前,讓“即發們”陷入角逐中的直接導火索就是紡織品配額。2005年中國同歐美就紡織品貿易摩擦分別達成協議,為中國紡織品未來幾年的出口定下了8%-12.5%和10%-17%的年增幅。此后,商務部出臺相應管理辦法,按企業出口業績,將協議的70%配額用以分配,另30%用作公開招標。
去年9月和12月,商務部分別對2006年10類輸歐紡織品和21類輸美紡織品進行了首次招標,數量為招標總數的60%,今年4月則用完了剩余的40%。在招標過程中,商務部采取了“價格優先”的原則,為了獲得配額,包括即發在內的全國紡織品企業們參與了激烈的競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