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宇:品牌在創新中增值
這是一組極具說服力的事例:自誕生之日起,通宇公司就把人才放在生產領域的首位,以“聯智、納賢、育恭、棄庸”八字方針求賢納才。上世紀80年代,通宇向上海要人才;90年代,向全國要人才;今天,通宇向世界要人才。
這組事例所顯示的軌跡,是企業品牌市場聲譽的與日俱增,與人力資源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
從來就沒有無本之木和無源之水。那么,通宇控股集團無形資本增值的根源在哪里?記者采訪發現,在企業令人眼花繚亂的結構調整和市場中,在企業眾多耀眼的光環中,有一個自始至終不變的內核,那就是以我為主的關鍵技術的把握和自主創新能力的不斷增強。
公司總經理陳曉波說:“創新是企業發展和科技進步的動力。只有不斷創新,企業才會煥發出勃勃的生機,科技才會出現一個又一個奇跡。”
創新為先
近年來,通宇公司最大的變化莫過于對“創新”的追求,推出機制創新、制度創新、服務創新、管理創新等一系列創新措施。這產生的直接結果是,通宇的自主研發力度不斷加大、水平不斷提高,創新的產品和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技術,不斷增多。而這一點,成為企業做強做大、品牌不斷增值的牢固基礎。
在通宇公司內部,有一個強烈的共識:“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創新機制為突破,以經濟效益的戰略眼光建立并不斷完善具有通宇特色的科學高效的管理平臺,構建并強化通宇的核心競爭力。”絕對不能喪失“通宇”這塊多年打拼下來的牌子,不能喪失市場的自主權、主動權,創新的主動權一定要握在自己手中。
在這一堅定理念的指導下,通宇公司的研發工作不僅一以貫之,而且在國內有關科研機構各自為戰、科研資源整合仍不到位的情況下,不斷強化研發和創新的“主體意識”,自主研發的投入不斷加大。“十五”時期,通宇通過實施“863”計劃優化了產業結構,先后有13種產品取得專利權,近30種產品通過省級新產品鑒定,10個產品獲得省級高新技術產品,并取得了全國知名品牌、浙江省名牌、全國質量管理先進企業等榮譽。其中,2005年企業被評為省級高新技術企業和全國縫制設備創新示范企業;TY-7200無油直驅電腦切線縫紉機、TY-4300直驅式電腦套結機、TY-4380直驅式電腦釘扣機等四個科技產品通過省級新產品鑒定;TY-6190、TY-3500、TY-C007、TY-2503、TY-B777等五種科技產品獲得國家專利和省級名牌產品;汽油機、發電機組、割草機等6個園林機械系列產品研發成功。2006年,通宇力爭研發出新產品10個以上,通過省級新產品鑒定5個以上、申請10個以上國家專利。“十一五”期間,企業研發經費不能低于銷售收入的25%,掌握一批核心技術,培育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強勢產品,力爭通宇品牌成為“中國名牌”和“中國馳名商標”。
同時,通宇人清醒地認識到,企業對研發、技術水平等方面的投入還遠遠不夠,所以,今年通宇公司的各種自主創新活動就是圍繞著“市場服務”而進行的。開展市場服務年活動,參與國際技術、經濟的合作與競爭,都是為了讓通宇人進一步增強緊迫感和自覺性,在自主創新方面不斷努力,與世界先進企業同步發展。
隨著全球一體化和新經濟市場的形成,以及新一輪技術革命的來臨,科技創新成為市場競爭的關鍵,而且競爭越來越激烈。面對新的市場形勢,通宇提出,要把增強自主創新能力作為科技發展的戰略點,加快實施“科技興企”和“人才強企”的戰略,努力建設創新型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