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金印度——中國縫機任重而道遠
2005年是全球紡織品貿易配額取消的第一年,人們本以為可以為后配額時代到來而歡呼,而大干一場的時候,卻因為紡織品貿易摩擦的影響,使得我國紡織服裝以及與之相關的各產業“出口的春天”遲遲不能到來。
另一方面,隨著中國沿海城市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受到很大限制,而東南亞國家的人口資源極其豐富,勞動力價格低廉,而服裝行業又具有吸納勞動力多、環境污染少以及進入門檻低等特點,能夠很好地緩解就業壓力,容易被列入鼓勵性發展的行業。印度、巴基斯坦、越南、孟加拉國等一些東南亞國家的紡織服裝行業發展迅猛,在全球的服裝出口量中所占的比例逐漸擴大,也在一定的程度上影響了中國紡織服裝產品的出口。
印度市場遇商機
印度,作為擁有10億人口的大國,近幾年來其服裝行業的不斷發展引起了世界各國的高度關注。印度的紡織業有著3500萬的就業人口,在就業人數上僅次于農業。特別是在2005年我國部分服裝產品在歐美市場受限,印度進一步擴大了對歐美的出口。據相關統計數據顯示:2005年1月—9月,印度服裝出口歐盟同比增長23.13%;2005年美國MFA項下從印度進口服裝貿易額同比增長34.24%。
服裝行業的發展,勢必會帶動上下游產業的發展。但是在印度,作為服裝業上游產業的縫制機械行業卻并沒有表現出相應的發展速度。印度的縫制機械制造業基礎比較薄弱,本土縫紉機生產廠家大多以生產家用機為主,工業用縫紉機生產能力嚴重不足。另外,印度的縫制機械產業還沒有形成完整的產業鏈,零部件主要還是依賴于進口。
中國作為印度的近鄰,是世界縫紉機的生產與出口的主要基地,生產縫紉機總量約÷世界產量的70%。據中國縫制機械協會初步統計,2005年我國縫制機械行業共生產各類縫制機械1550萬臺,比上年增長11%。印度服裝行業的迅猛發展,也給中國的縫制機械行業帶來了巨大的商機。
“印度市場的發展潛力太大了,我認為印度有可能成為繼中國之后的世界第二大服裝出口國家。近年來,印度服裝企業紛紛上馬購置縫制設備,我們的產品供應在印度市場都吃緊了,但是需求量還在上升。”作為寶石縫紉機集團東南亞市場的區域經理,馬卸輝對印度市場非??春?。
據了解,從2002年開始,寶石縫紉機集團銷售額連續三年來保持著200%的增長率。2006年第一季度,工業用縫紉機產值就完成銷售額200萬,雖然同比增長率有所—F降,但是馬卸輝表示:由于現在出口印度的縫紉機產量基數比較大,同比增長率有所下降并不表示印度市場的萎縮。
據海關總署數字統計:2005年,我國縫制機械(含整機和零部件)對印度出口總金額達到13288.3萬美元,同比增長170.2%,其中整機(含家用機和工業用機)數量達到20.3萬臺,金額達到12756.5萬美元,同比分別增長177.79%和179.62%。
如今,中國的縫制設備企業均紛紛進軍印度市場,以求在印度這樣大的市場中掘得屬于自己的一桶金。許多縫制設備制造企業都開始在印度建立代理點,尋求代理商,并加大了在印度的品牌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