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貿服裝倒灌內銷市場
- 近來,細心的市民可以發現,各種外貿服裝店如雨后春筍般出現在大連街頭,為服裝城增添了靚麗清新的款式與色彩。而這繁榮背后其實隱藏著更為深刻的市場問題:在貿易日趨自由化的背景下,貿易摩擦加劇使外貿紡織服裝企業出口壓力加大,外貿服裝企業開始“倒灌”內銷市場,來圖謀未來發展的新渠道。
外貿出口層層受阻
美國和歐盟對華紡織品配額的限制,加上人民幣升值的壓力,令原本就不很景氣的紡織服裝企業的處境愈加低迷。頻繁的貿易摩擦,市場動蕩,紡織品出口量的限制,使目前大連的紡織服裝行業出口企業普遍面臨很大的壓力,特別是那些產品定位中低檔,技術含量欠缺的企業,在日趨激烈的國際市場競爭壓力面前更顯捉襟見肘,很多外貿企業得不到大的訂單,導致開工不足、企業效益滑坡,無論是出口商,還是外貿加工企業都迫切需要找到新的贏利點度過難關。
為求生存盯緊內銷
大連一位常年做襯衫出口的企業主坦言,現在除去面料、品牌費等成本,出口服裝利潤只剩下了4%,可是同樣一件襯衫如果在國內銷售,企業的利潤空間將是外貿交易的4 5倍。“既然如此,我們為什么要舍棄國內市場?”于是一些靈活的外貿企業開始鋪設內銷網點。在大連大大小小掛著“外貿服裝”、“出口轉內銷”牌子的服裝店如雨后春筍出現在街頭巷尾。僅人民路與魯迅路交界口附近就新冒出了3家外貿服裝店,低廉的價格加上“外貿”的牌子,使得消費者趨之若鶩。專家指出,以發現的眼光發掘內貿市場,應該是當下市場壓力下尋求突圍的一劑良方。但也有市場人士擔心,外貿企業轉而開發內貿市場必然會帶來內貿企業的競爭壓力,國內紡織品市場可能面臨新的變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