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認為中國童裝業正在經歷“高考”
- 中國服裝協會童裝專業委員會主任羅建凡日前在“CEO暢想未來百題演講”上戲說了中國童裝的“學習”史,他認為現在中國的童裝業正在面臨“高考”。
羅建凡認為,中國童裝業“開學上課”是從1993到1996年,當時是由港臺服裝專家講課,大陸的服裝從業者聽課。“小學畢業”是1997年到1999年,當時有部分的國內品牌崛起。中國童裝品牌從1997年開始和境外的服裝品牌競爭。
“激烈的中考”則是1999年。羅建凡認為,從童裝角度來講,1999年之前一直是一個賣方市場,那時只要有合適的產品就有伺候不過來的顧客,1999年之后,突然間中國變成了一個買方市場,優勝劣汰的規則被推到童裝市場競爭上來了。
從2000年開始中國童裝業遇到“留學生風潮”。2000年以后很多國內企業開始代理國際品牌進入市場。很多國外品牌通過各種各樣的形式也擠到中國童裝市場上來。2001年左右童裝業逐漸達到一個高峰,基本上童裝沒有賣不出去的產品,只有賣不出去的價格,童裝市場增加了許多跨越行業的入門者。
從2003年開始出現“留級生的風波”,當時有很多品牌進入中國,真正具備實力的成年品牌開始向兒童品牌延伸。
現在中國的童裝業正在面臨一個“殘酷的高考”,對“大學”的憧憬也表現出來了。中國的服裝市場都面臨著洗牌、整合,競爭也越來越激烈。但“上了大學就一定美好嗎?” 羅建凡認為,對于中國童裝業來講正面臨一個競爭的“大限”。
羅建凡指出,目前中國童裝業呈現出一種“同質化”現象,地域性的特點正在被削弱。未來中國童裝市場上的產品應該更安全、環保,也更需要個性化。